恪守为民初心,聚焦民生关切。1月24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绵阳代表团代表们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养老等多个民生话题进行热烈讨论,献务实之策,聚发展之力。
关键词 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衔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省人大代表胥艳认为,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不能忽视。
胥艳建议,需建立公共服务机构,切实提供机制保障。“各级党委政府为牵头部门,组建包含教育、妇联、关工委、民政在内的多部门协调机制,以社区为单位试点建立‘家校社’公共服务机构,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台账互联互通,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确立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司法‘五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关键词 就业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引起了省人大代表蒋科的注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如何保障百姓的‘饭碗’,如何让人们安其职、乐其业尤为重要。”蒋科说,目前,制造业一线职工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意选择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特别是特工、重工业企业劳动强度大一些,工作环境比较差,更不容易招到年轻人。
蒋科建议,应加快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小微企业把握市场方向、行业热点和趋势,找到新的增长点,让企业有空间提高产业工人的薪资待遇。同时规范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技能型人才培育,鼓励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行业相关学科,培养更多适合企业一线的技能人才,从而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 养老
养老话题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省人大代表罗燕认为,近年来各地虽然持续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加强特困人员养老保障,但因为多种原因,他们的养老服务仍然处于民政、卫健、残联、养老机构等政府、社会管理交叉薄弱区域。
罗燕建议,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把精神病患老人、老年痴呆等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纳入公共卫生投资范围,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联动,在生活保障、托老机构建设、医保报销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科学全面地提供治疗和养老服务。
关键词 安全
近年来,建筑物外立面因年久失修、自然灾害以及材料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外墙脱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省人大代表舒明英对此十分关注。
她建议,尽快出台《四川省建筑物外立面安全管理条例》,立法明确各级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的职责;厘清政府相关部门在建筑物修建前、修建中、修建后的相关责任;明确修建单位、房屋业主以及管理单位的相关责任,保障群众人身安全。
(记者 郑金容 蒋成林 张瀚巍)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