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19日,第三届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绵阳遴选出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全流程参数测试技术”等20个“硬核”项目抛出“橄榄枝”。
“此次遴选的20个项目在开幕式和省级专场上发布,较去年增加9项,增长率高达81.82%,涵盖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领域。”绵阳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汤荣生表示,在重点科创项目展推活动中,绵阳还携481项科技成果(高新技术)、128项科技需求参展,绵阳展区作为重点展区进行了2天的集中展示。
三年深度参与,结出丰硕成果。绵阳市科协连续三年深度参与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通过走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不断挖掘梳理科创项目,共征集遴选1402个科创项目,组织36个项目在开幕式及省级专场上发布。
透过每年一次的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让外界见证了绵阳创新能级新跃升。全市注册科技工作者已达12余万人、企事业单位2.2万余家、开设科创工作室1.8万余个,发布科技所能2.9万余项、科技需求6.5万余项、科技成果1421项、科研项目287项。
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市科协以“天府科技云”平台为抓手,围绕绵阳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全程“保姆式”服务,促进科技供需对接、合作落地。
打通转化通道,人才是支撑。绵阳先后聘请了16名“两院院士”担任绵阳科技顾问,以突破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解决行业痛点为使命开展技术咨询、问诊把脉、协同创新,推动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创新平台。
链接资源,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在科技创新中,不少企业面对难题,想向院所、高校抛出“橄榄枝”,为此,绵阳市科协联合涪江流域各地探索科协系统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路径,签署《涪江流域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
据悉,2024年涪江流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将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坚持创新引领、需求导向、区域协同、产业融合,强化涪江流域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创新生态,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建设具有川渝影响力的涪江流域科技创新共同体。
(记者 郭若雪)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