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益
热点聚焦|坚持科技立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
发稿时间:2024-01-17 09:51   来源: 涪江观察

  科技创新是绵阳的鲜明底色。在两会期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如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怎样广泛汇聚创新资源,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代表、委员结合绵阳实际畅所欲言,如同点点星火,共同点亮了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火炬。

  焦点话题

  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入实施科技立市、人才兴市战略,抢抓国省支持科技城建设重大机遇,更好履行国家使命,推动成渝科创副中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精彩回放

  一年来,绵阳全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促创新提能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强化,始终扛牢服务保障“国之重器”的政治责任,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着眼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科技创新大市场,“云上大学城”“云上科学城”加快建设、发挥效能,新增国省级创新平台22个、总数超200个;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科技助理”制度深入实施,46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批“绵阳造”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微信图片_20240116184905.jpg

 

  代表委员热议

  闫辉代表看到抢抓机遇的新方向,“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在抢占‘新赛道’上,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新材料产业上,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从而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李俊东委员也给出解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引领,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支撑,金融和人才是保障。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科技创新是绵阳特殊优势和核心价值,我们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空天等未来产业方面均有一定基础和优势。”李俊东表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既建强孵化育成体系,还需要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入手。

  以科技创新撬动绵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资源的汇集。在汤荣生委员看来,要发挥好科协系统学科齐全、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的优势,依托科技顾问和在绵院士专家力量汇聚科技资源、联合创新主体,持续深化涪江流域科技协同创新合作,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增强“引力场”、拓展“创新域”,打造人才、项目集聚高地,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机制,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绵建功立业,推动更多科技项目在绵转化落地,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力量。

  钱建苹代表则认为,“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政府要主动适应科研院所自上而下、难以改变的内部机制,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定向委托制等制度,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消除科研院所风险顾虑,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化,更好释放科研院所的巨大潜能。”

  (涪江观察记者 郭若雪/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