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精神障碍患者更好回归和融入社会,不断增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获得感、幸福感,近日,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残联四部门联合印发《绵阳市“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市高质量推进“精神康复服务融合行动”(以下简称“精康融合行动”)。
《方案》要求,绵阳将围绕“扫盲点、补短板、提质效”工作目标,按照“省级抓统筹、市级重引领、县级强覆盖”的工作思路,用3年时间,在各县(市、区)全覆盖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基本形成布局设置合理、服务主体组成多元、形式方法多样灵活、转介衔接顺畅有序、管理机制专业规范、康复服务网络广覆盖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针对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方案》提出6大专项行动20项重点任务,包括——
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布局优化行动、畅通精神障碍治疗与康复双向转介行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提升行动、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可持续发展保障行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支撑体系优化行动。
◎通过统筹各类服务场地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等方式增加服务供给;
◎推动建立完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康复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转介服务机制,建立医康双向转介绿色通道;
◎通过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加强服务过程监管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采取规范评估和登记转介服务、建立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指标、构建转介服务信息平台等措施,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发展,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绵阳已建成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64个点,专职从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员560余人,接受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数达到8000余人,全年累计康复3万余人次。该方案实施后,到2025年,实现精神康复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专业性、精准性、可及性明显增强,全市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60%以上,将进一步为精神障碍,努力营造安全、平稳、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绵报融媒记者 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