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首场活动举行。(记者 陈冬冬 摄)
2023年12月28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绵阳考察,两省市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聚焦共推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川渝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商合作大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此次会议的举办地绵阳,正契合了第八次会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题:将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瞄准电子信息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新使命!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浪潮下,绵阳市亦联动涪江流域多城,推动产业协同协作、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探索出跨区域高质量合作的新路径,让既有交流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打造出新时代区域合作的新样板,谱写着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
川渝通办政务服务受理窗口。
以科技为底打造“创新金三角”
进园区、访企业、看生产……2023年12月28日,川渝两省市党政代表团一到绵阳,就直奔一线,调研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埃克森新能源(绵阳)电池产业园等相关情况。
参观过程中,绵阳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敢闯敢干的干事氛围,让人印象深刻。一边参观,代表团成员一边表示:“早就听说绵阳科技实力了得,看了之后更有直观感受,科创实为绵阳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唱好双城记,推进区域科技协作,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承担起重要角色。
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加快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加强成渝绵协同创新,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
绵阳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5家,以及25.6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位列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第17位,两年提升24位、全国进位最快,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2022年,绵阳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和“云上科技城”,把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通过“云端”共享。截至目前,“云上两城”已入驻西南 大学、重庆大学等“双圈”高校7所,与重庆大学等离子与智慧能源、电子科技大学成电多物理智能感知等5个创新创业团队,企业发布需求454项、揭榜24项,高校院所发布科技成果460项、落地转化30项。
同时绵阳打造的“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品牌活动,联合重庆北碚区等成渝多地开展活动14场,面向全国发布川渝地区及全国最新科技成果700余项,推动对接100余项。
2023年9月份,涪江流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暨科技供需对接会在绵阳举行。会上提出涪江流域科协将在共筑智慧服务平台,建立涪江流域川渝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动能、推动区域产业加速发展。
“川渝产业密不可分,科技合作也由来已久。”正如重庆市党政代表团成员、重庆市科技局局长明炬介绍说,最近3年,川渝科技合作的成果丰硕,两地建立“1+6”协同创新机制和40多个创新联盟。“未来,随着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两地的协同创新还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商协会发展合作峰会。
产业协作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
不单单在科技领域,随着融圈步伐的加快,绵阳还联动涪江流域川渝九地,扩大经济交流,深化产业协作,增强了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影响力和在涪江流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绵阳市经信、统战、工商联等部门与涪江流域城市开展多领域合作,分别签订产业项目投资、区域战略合作等协议,共同推动国家级“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等重点项目。
2022年10月,由四川振兴集团、绵阳市财政局牵头,川创投联合重庆市北碚区、绵阳聚融公司、绵阳科技城新区共同发起设立规模2亿元的绵阳科创基金,以市场化方式重点投资支持两地科技创新和创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完成3900万元股权投资,撬动8000万元资金项目。
为推动产业协作交流,绵阳还联合北碚打造了“绵碚企业信息服务金桥平台”,通过“企业发布信息线上匹配供需平台撮合成交”模式,推动两地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集聚协同发展。两地还多次组织民营企业交流活动,已有300余家民营企业实现互访,不少企业从中找到了新的消费市场和经济增长点。
为使“绵碚”这对CP的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两地签署了多份针对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也举办了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绵阳北碚站活动,合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2023年5月30日,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商协会发展合作峰会在绵阳举行。会上,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商会联盟正式成立,签署了一批产业项目投资和区域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约金额达50.14亿元。
政务携手打造民生“幸福圈”
川渝深厚的历史渊源,历来在民间和政府层面,都有着密切交流。
随着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这种交流与日俱增。绵阳正携手涪江流域城市合力打造民生“幸福圈”。各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变“两地跑”为“一地办”,更加便利了区域内的人员流通,生活便捷。
比如在医疗资源方面,2023年上半年,绵阳市牵头举办涪江流域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会,并与成都市、德阳市、遂宁市、广元市、南充市、阿坝州和重庆市合川区、北碚区、潼南区、铜梁区等地卫生健康委签署《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合作协议书》。此举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惠及涪江流域5000万群众。
在政务数据方面,绵阳与重庆北碚区开展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等多方面合作,完成绵碚政务数据共享专区建设,共同梳理《绵碚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第一批)》,汇聚和开放数据资源126个。打通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两地户口“一站式”办理。
2023年6月30日,涪江流域政务服务“涪江通办”研讨会上,签署协议约定,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将携手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编制“涪江通办”事项清单、落实“涪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推动电子证照亮证互认,畅通“涪江通办”办理渠道等工作。
如今,绵阳政务服务“朋友圈”仍然在扩大,截至目前,涪江流域川渝九地357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通办。
文旅生态协作人才高频互动
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部分,涪江流域有着众多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实则,在涪江流域各地,文旅协同早有互动。
不久前在绵阳召开的涪江流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工作会议上,川渝地区共十地参加,旨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涪江流域文旅资源共同开发、文旅产业共同发展、文旅品牌共同培塑。
去年5月重庆北碚区与四川绵阳市签订的《促进绵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合作协议》中,就已有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共建、宣传互动、跨区域联合监管等协作内容。
文旅协同发展,也呼应着涪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
去年2月,在绵阳就召开了一场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九地代表、专家等齐聚绵阳,共商深化涪江流域区域合作、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流域内多地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此外,在人才交流上,重庆与绵阳也交流紧密。绵阳先后在重庆签署多个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与川渝博士联合会达成建站协议,聘请川渝博士联合会代表团团长、绵阳分会会长担任“绵阳科技城博士招引大使”,推动两地专家资源共享合作。
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产业园还与重庆市北碚区、大足区和荣昌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签署《川渝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江山水共绘川渝亲情!以涪江为纽带,绵阳紧紧围绕强化“四个功能”推进协同发展,做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的大文章。沿着一江涪水,一个新时代区域合作的新样板正在走来。(上游新闻记者 程思瑜 文/图)
上游新闻
上游新闻是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着力打造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于2015年11月18日正式上线。致力于解决用户获取信息痛点,在泛滥的资讯当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精采、精选、精编,为用户提供及时、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
目前日均访问量超1亿,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党媒党端。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