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森林草原防火 > 正文
绵阳市发布2024年森林防火命令
发稿时间: 2024-01-04 08:07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1月1日至5月31日为全市森林防火期——

  我市发布2024年森林防火命令

  日前,市政府发布2024年森林防火命令。命令对2024年森林防火期内的防灭火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和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命令规定,2024年全市森林防火期为1月1日至5月31日,其中2月1日至5月10日为森林高火险期。县(市、区)人民政府可结合辖区实际,延长森林防火期和高火险期,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备案。要划定森林防火区,森林防火区、森林高火险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向社会公布。要适时发布禁火令,发布森林火险橙色和红色预警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适时发布禁火令,明确禁火时间、禁火区域和禁火措施,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严格管理,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对高火险区实施封禁管理,除封禁区域内居民和森林防灭火有关工作人员外,其余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入。

  命令强调,要严格野外火源管控,森林防火期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严禁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吸烟、烧纸、烧香、点烛、煨桑、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烧蜂、烧山驱兽、电猫狩猎、火把照明、生火取暖、野炊、烧炭、烧荒、烧地边、烧田埂、烧秸秆、烧灰积肥、烧垃圾、户外露营用火及其他野外用火。

  ◎农林生产、焚烧疫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作业、计划烧除等确需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提交用火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明确现场责任人和采取防“跑火”等必要措施的前提下实施。在森林防火区内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经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按规定在林区要道以及国有林场林区、各类涉林自然保护地、景区等出入口设立检查站,并设置森林防火警示牌、预警信息提示牌,配备火源探测器,对进入森林防火区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火源保管并做好防火宣传。凡进入森林防火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接受防火检查,主动交出火源由检查站代为保管,严禁携带火种或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森林防火区。

  凡违反以上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承接有关行政处罚权并有能力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森林防火期内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烧纸、吸烟等违规用火的,一律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公职人员一律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直至开除公职;对在场不予制止或制止不力的领导干部一律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对引起火灾构成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优化完善源头治理、风险管控的工作体系,突出森林公园、城市面山等重点区域,全覆盖、常态化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隐患台账及责任清单,实行销号整治。对森林防火区内的重点地段、重点目标和重要设施,以及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的铁路、石油天然气管道、电力和电信线路设施等,有关责任主体单位应当开设必要的防火隔离带,治理树线隐患,加强电力、通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检查,定期组织看守巡护。

  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地本单位火险等级、火险区划等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和职责任务,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村民挂牌轮流值班和巡山护林员制度,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预警,严格落实火险预警逐级“叫应”机制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措施。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其野外用火、玩火。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加强防火检查和巡山护林,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加强应急准备和科学处置

  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优化完善科学合理、支撑有力的保障体系,持续加大防灭火投入。森林防火期内,各级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和负有森林防灭火任务的部门(单位)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火情监测和“以水灭火”体系建设,保持防灭火设施和装备完好有效,备足应急救援物资,补充蓄满消防用水。各类扑火队伍要常态化开展实战训练演练,做好扑火准备。

  强化宣传教育

  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防火宣传月、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和“开学第一课”等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警示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和文明安全用火,增强公众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能力。

  依法落实防灭火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要优化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全面执行森林防灭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结合林长制落实“第一责任人”防控责任;要落细属地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管理单位(个人)主体责任,实行市领导包县(市、区、园区)、县(市、区、园区)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护林员包山,推广村(居)民防火协作共管机制,切实把防灭火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加强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采用向有关地方和责任单位发整改通知书、警示函和约谈督办等形式,督促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各级公安、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火,严格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对发生的森林火灾,按规定及时查清原因、评估损失和分清责任,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该命令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2024年5月31日结束。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请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2119。

  (绵报融媒记者 谢艳)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