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人间美味“母猪壳”
发稿时间:2023-09-17 08:01   来源: 绵阳日报

  □谭国伦(河北)

  少小离川,不知故乡盐亭有多少美食和特产。那时候,印象中最多的是红苕和玉米,粗粮能饱肚子就是算好日子。

  30年后,故乡总有人问,啥时候回来,回来请你吃“母猪壳”。心里一惊,母猪壳是什么上等美味,用母猪壳研究出川中名菜啦?

  如果你到四川盐亭去做客,主人会去赶场碰碰运气,去集市上看看有没得“母猪壳”,如果有,那便是你的口福了。如果主人没得时间去赶场,会拿出一二百元委托邻居去集市上看看,买上一二斤回来。但往往是买不到的。现在是网络时代,哪里有“母猪壳”打开手机便知,当然,一有“母猪壳”信息发布,电话过去,多数时候已经是卖没了。

  “母猪壳”是什么壳?猪脑袋,猪脑浆?一个猪脑壳这么贵?母猪脑壳有什么好吃的呢?十几年的老母猪那肉不得是用铁嘴钢牙呀?十几年的老母猪脑浆那胆固醇得有多高……

  主人用“母猪壳”招待你,那是拿你当“高戚”对待。你如果客气地拒绝主人,说猪脑壳有啥吃头?主人会哈哈一笑:“你这个客娃子真是个猪脑壳,不晓得啥子是母猪壳。”

  主人会很自豪地告诉你什么是“母猪壳”。据说,大文豪苏东坡在眉山没有出川做官时,到盐亭拜访大书画家文同,文同招呼家人用“母猪壳”招待苏东坡,也闹出过类似笑话。猪脑浆子吃多了,会越吃越糊涂的,苏东坡没有想到,说的是母猪,文同却用了两条鱼来招待他,味道甚好。随诗曰:壳里壳外无母猪,狂豕壳变水中鱼。品过方知神仙味,食鱼胜过居无竹。

  大画家文同善于画竹,为中国历史上画竹第一人。人们印象中,清代郑板桥画竹水平为巅峰,实际上,郑板桥后来者居上。大画家文同因为画竹产生了三个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茂林修竹。让苏东坡佩服,但是吃过文同的“母猪壳”后,不再说什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看来在很多年前,盐亭的“母猪壳”就让既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的苏东坡赞叹。

  因为二人都爱竹,都是“竹痴”,二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文同的女儿嫁给苏东坡弟弟苏辙儿子做媳妇,两大文豪交往近40年。

  川人日子好了,也就找出历史上记载的食谱,美食也就逐渐走上了人们的餐桌。

  “母猪壳”是四川省盐亭县的特产。“母猪壳”是俗称,常叫的野生小鳜鱼,学名鳜鱼。“母猪壳”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中之上品。

  “母猪壳”生长于盐亭毛公、两河境内,现均划为高渠镇,在梓江石缝岩龛无污染水中,自生繁殖,白日栖息,晚间活动,以水下草本植物和小虾、小鱼为食。体型小、身无鳞、嘴尖肚大、身有花纹、翅锋利,生成数量极少。很难捕捉。鳜鱼肉质细嫩,无腥气,味鲜,其营养胜食鳖鱼,乌龟。盐亭“母猪壳”是绵阳地方水产和特色美食的代表,30年前便流行于整个绵州,可谓家喻户晓的绵阳美食特色。

  盐亭“母猪壳”可红烧、可清蒸,其肉质丰厚坚实,肉多刺少,白嫩柔韧;其味麻辣醇正,香浓可口;地方风味浓郁,做工精湛,味觉上乘,堪称经典。

  “母猪壳”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如果搜索盐亭当地十大特产,还会发现,第二大特产就是梓江鳜鱼,第八大特产就是盐亭“母猪壳”。同属鳜鱼家族,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母猪壳”善于在石缝里生存,鳜鱼喜欢满江满河地游动。“母猪壳”由于石缝环境,最多长到七八两大小,个头约半尺左右,鳜鱼在宽阔水域里能够长到二斤多重,一尺长度。“母猪壳”最显著特点是下嘴唇比上嘴唇长,属于“地包天”,鳜鱼属于“天包地”。不知道这一点的,都会把小鳜鱼当成“母猪壳”,也容易让不良的商家把小鳜鱼当成“母猪壳”卖给消费者。

  这两种鱼的市场价格也是“同一外形,差之千里”。在同一市场上,鳜鱼三四十元一斤,而“母猪壳”由于产量稀少,肉质劲道,价格在七八十元之间。

  “母猪壳”与黄河鲤鱼、松花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佳品。相传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到过盐亭后,将“母猪壳”比作河豚,唯美之极,堪比天上龙肉。

  鱼,是宴席上的主菜,也是招牌,宴席的品质如何,要看最后上的鱼如何。如果到了盐亭,热情的主人请你吃鳜鱼,那是拿你当“高戚”,如果请你吃“母猪壳”,那是拿你当上等的“高戚”。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