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神鹰(绵阳)
生活中,大家肯定见过“一问三不知”的,可是有没有见过“一问六不知”的?
如果阁下也是“715万雕塑”争议事件的关注者,那么可以像笔者一样大声地说:见过,当然见过!
今年8月23日,也就是七夕节,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花费715.2万元打造的“牛郎织女”雕塑正式揭幕。8月28日,有记者拨通了鲁山县政府办公室的电话,在记者表明身份和来意后,该工作人员回复了6个“不知道”、1个“不清楚”。
记者询问中标公告中提到的715万元是否全部用于建造“牛郎织女”雕塑,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记者询问是否有关注到“牛郎织女”雕塑与长沙的“湘江女神”雕塑被指相像,对方表示“不知道,不知道”;记者询问是否有关注到网上的舆论,对方表示“不知道,这个不知道”……“一问六不知”,于是就诞生了。
一步迈上“六不知”,在“三不知”基础上翻了一番!创立“三不知”,感叹“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就是“君子谋划一件事,对这件事的开始、发展、结果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不是很难吗”,相信,倘若让这位古代老兄“玩穿越”听闻此讯,也一定咋舌自愧弗如,顿生“小巫见大巫”之感。
按理说,作为县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得多,知道得多,懂得也多,压根不该是一问三不知的主。那么,鲁山县这位工作人员的“一问六不知”,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其实,“一问六不知”也不是什么看不透道不破的超复杂问题,不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工作人员真的不知道;另一种是明明知道却假装不知道。
先说“真的不知道”。
倘若这位工作人员平时只晓得上班“摸鱼”,下班“摆烂”,对周围发生的事一概持屏蔽态度,抑或漠不关心,充耳不闻,听到只当没听到,自然什么都不知道。
倘若这位工作人员追求与世隔绝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不想也不愿多知道一点点,那么什么信息也传递不到此君这里,自然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倘若这位工作人员作风极差、能力极差、人缘极差,大家见此君如见瘟神,没谁愿意与其打交道,没谁愿意向他吐露丁点信息,“听不到”的此君,如果再慵懒到“看不到”,从其口中脱口而出的种种不知也就在意料之中。
再说“假装不知道”。
有个经典的“叫不醒理论”,那便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放眼现实,明明知道却假装不知道的,恐怕也不多鲁山县此君一个吧。
再说,当一件事情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事件,相关方面也一定会形成应对之策吧,倘若应对的主基调就是“不正面应对”“应付”“糊弄”甚至“以不知应已知”,这位工作人员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自然也就只能以“不知道”死磕到底。
再有就是,嗅到事件严重性的此君,也许觉得面对的是块“烫手山芋”,在没有更好应对之策,觉得说什么似乎都不妥的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考虑,于是干脆装着什么都不知道。这完全也是一种可能。
回过头再来看记者问的这些问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此君不可能连应该向哪个部门进行核实也不知道吧。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孔子说过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大智慧。但愿此君是真的不知道。
不过即便是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真不知道,又何以令人信服,此处应该有应答。不排除此君还有另解,我们愿听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