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如何在“重普高、轻职教”观念的影响下,让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朱玲提交了《关于高质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
提案聚焦
促改革强师资打造精良育才环境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普遍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如何高质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决定生命力。”提案建议,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同时,办好中高衔接班,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提案还建议,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同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引导地方、行业和学校按规定建设地方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
提案追踪
创特色强教育着力培育“能工巧匠”
记者从提案主办单位市教体局获悉,接到提案后,市教体局高度重视,对提案内容作专题研究,按照绵阳实际,落实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及时办理回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职业教育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规范办学、提升质量”为导向,以“打造优质学校品牌、统筹院校专业设置”为抓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了中职和高职相互衔接、公办和民办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制度保障,出台《绵阳市职普融通“职转普”考试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绵阳市中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落实“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监测评价方式,重构各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等61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建议教材,形成《各专业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办法并发布。以此,指导各校各专业规范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制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地方产业实际,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已形成一定特色。同时,不断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每年一次全市学生技能大赛,每两年一次教师技能大赛,形成“层层有选拔、校校有比赛、市上有大赛”的制度。今年,中职教育在全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班主任能力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市教体局分别荣获两项赛事“最佳组织奖”,2个团队获得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位教师获得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
“一直以来,市教体局、市教科所对教材建设非常重视。”该负责人表示,我市主要以“省级规划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为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形成校与校、专业与专业、名师与名师等多种联合形式,精心选材。同时,开发“赛训结合”“岗课赛证”“理实一体”的合页式、工作页式、笔记本式等新型教材,力争在国家、省级规划教材方面取得突破。
(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实习生 蒋馨怡)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