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8月8日晚,成都大运会闭幕式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举行,为成都大运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盛大的闭幕式,还有闭幕式上的“主角”——珙桐。这种枝叶繁茂、花开洁白如鸽的植物,被闭幕式总导演甲丁寄予“向世界传递和平希冀”的重望,也是贯穿闭幕式的主体视觉形象。
珙桐,又名鸽子花,是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世界上大部分珙桐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就已经灭绝,仅在中国南方地区还幸存少数,已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春末夏初,珙桐开花……
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
事实上,在绵阳就能领略到这种“奇花”的魅力。“4月下旬至5月初,珙桐花盛开,宛如万千白鸽栖息在树上,山风吹拂,万花齐动,犹如对对白鸽展翅,欣欣然欲飞出林涛绿海。”这是市林业局野保科科长李冬对珙桐最深刻的印象。
李冬告诉记者,珙桐之所以珍稀,不单是因为它熬过了天寒地冻的岁月,还在于它对于生存环境的极端挑剔:喜欢潮湿阴凉的气候,不耐高温干旱。所以,绵阳的珙桐主要分布于平武古城水田、大桥大安和北川禹里镇。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年年珙桐花开,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因为稀有,显得珍贵;因为独特,更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寓意。
“有机会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珙桐花节!”平武县水田羌族乡五里村村民周明告诉记者,在水田乡的珙桐林中,珙桐或单株独立,或群株丛生,各具姿态,各含寓意。两株大树怀抱两株小树的,叫作“合家欢”;大大小小十几株其乐融融挨在一起的,被称作“儿孙满堂”。其中有一株树龄长达400余年,远远看去就像被驮在一只神龟的背上,当地人称之为“千年神龟驮神树”。
千百年来,高大的珙桐树守护着村落的春夏秋冬,守护着村落的古往今来。“老百姓进山采药、打猎,都要来到‘神树’前祈福,附近村民也常来这里祈愿家人平安。”周明说。
盛夏的山谷,清风吹拂。村民用质朴的方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枝繁叶茂的珙桐,也是绵阳全力守护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
八月的清晨,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片区,只见青山绵延,成片的珙桐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愈发苍翠。伴随着远处传来清脆悦耳的虫鸣鸟叫,生态管护员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过茂密的丛林,对辖区内的珙桐林开展巡查巡护。
“野生珙桐林主要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地带,我们平时对珙桐的保护工作,一方面是常规监测巡护,另一方面是印发宣传资料、图册,在周围社区向群众做好宣传,提高大家的自觉保护意识。”生态管护员张文兵说,像珙桐这样的野生植物,就是要让它“自由生长”。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在绵阳,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始终是林业部门的首要大事。
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林长”管理系统,实现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所有数据全部建档入网;
全面推行护林员“三护两防一报告”模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监测巡护网络;
设置各类专兼职护林员5968名,布设巡护样线4200余条,常态化开展“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打击行动;
积极开展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和保护协作机制;
成立全国首个探索以社区为主导、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为目标的自然保护小区;
广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保护野生动植物就像一枚三棱镜,照进一束光,会折射出一道彩虹。
近年来,绵阳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成效显著。目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9种,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由全国三调时的346只增加到全国四调时的418只,绵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野生大熊猫第一市”。
“我们还重新发现和记录到雪豹、中华秋沙鸭、格彩臂金龟、秃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野外回归复壮移栽1100多株,种群数量达到5000余株,灭绝风险大大降低。”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川蕴奇珍的背后,是绵阳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鲜明底色,深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十四五”以来,绵阳已完成营造林94.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13%,有效兼顾了全市造林扩面增量和提质增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护面积1045.14万亩,实施两轮退耕还林累计69.86万亩。新建大熊猫国家公园、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9个,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38个,有湿地面积43.4万亩。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
野生动植物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抓手。接下来,绵阳将通过不断夯实生态家底,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让它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青山披绿、碧波荡漾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绵阳样本
正在绘就
……
(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文 任露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