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北川)
北川大山里的夏天,太阳是乳白色的,山窝里升腾起来的雾,被风儿追逐着,跑得飞快。擂鼓镇郭牛村彭家院子很热闹,大清早就有人开始忙碌,在院子里摆满圆桌。驻村干部小谢和老周一大早赶过来,为彭奶奶的百岁寿宴张罗。彭奶奶的一生,对照着一个村的变化,这对郭牛村来说,是个绝无仅有的日子。
郭牛村第一书记谢磊觉得,把村里的老人聚到一起,为彭奶奶过个百岁生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近些年来,村子里的年轻人到外面打工去了,留下来的大多是年老的。老人们留在村里,一来可以看守家园,二来种好一亩三分地的庄稼,不让土地丢荒。
农村里做寿宴很麻烦,几天前就开始安排人购买好所需的各种食材,请了当地有名的邓厨子来做席。彭奶奶家的桌子、板凳不够用,就要到擂鼓场镇的餐馆里去借。
人来得很多,坐满了整个院坝。谢磊把彭奶奶从屋子里搀扶出来,安顿到主席位置上坐下,彭奶奶笑得合不拢口,微微上翻的鼻孔下,牙口一张一合。
彭奶奶叫彭秀珍,是村子里的独居者之一。几年前女儿去世,她后来就自个分了家,立了户,独自生活。谢书记担心她年纪大了,怕有什么闪失,想把她安置到擂鼓镇的养老院去。她坚决不去。在家里日子过得好好的,为啥非要到那地方去?
岁月漫长,彭奶奶已经百岁,她的脚是裹过的,一双脚的尺码不过三寸,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看上去很不稳当。其实她的步子很扎实,跟村子里唱花灯戏的赵大叔踩高跷一样,根本不用担心她走路不稳。她一生是个劳碌的命,一刻也停不下来。即使是大热天,也把一天的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早晨到地里收苞谷、种红薯、摘豇豆。这几天,天气热了,她上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看电视,下午天气凉快一点,又出门干活儿去了。
当初谢磊被派来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他摸出几百元钱塞给彭奶奶,彭奶奶说自己有手有脚,可以自己挣钱。小谢书记心里过意不去,要把钱打到她的“一折通”上。彭奶奶便说,既是那样,不如用这钱给我买一头猪仔。
于是,谢磊和驻村干部老周开车到茨沟猪场,买了一头七八十斤的架子猪。两个人刚把猪儿抬上车,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他们赶忙用篷布把汽车盖起来,生怕猪儿淋雨生病。把猪儿拉到彭奶奶家,奶奶站在家门口笑了,眉毛、额头和脸皮皱到了一堆,嘴巴像黑洞张着,偶尔看见舌头在里面晃动。彭奶奶有了猪仔,逢人就夸耀。人们说,工作组对奶奶真好,买的架子猪呢!奶奶嚯嚯嚯地笑出声来。
自从养了猪仔,奶奶每天都要给猪仔割猪草。一天早晨,她背上背篓到李子园去割猪草,走到二十倒拐的口子路上,脚下踩滑了,连同背篓儿骨碌碌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
这一次着实把小谢书记吓了一跳,这是百岁老人呢,自己给老人买了猪仔,老人才会去割猪草,要是真的摔坏了身体,咋个负得起这个责呢?向来大大咧咧的谢磊心思变得细密了,从此每个星期,他和老周要去彭奶奶家三四趟,忙这忙那,帮割猪草、打扫清洁卫生,陪彭奶奶说说话。
猪儿买回来后,彭奶奶将割的猪草拌上苞谷面,在柴锅里煮熟,给猪儿喂熟食。她看着猪儿吃食,嘴里不停念叨,那眼神就像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孙娃子一样。猪儿渐渐长大,膘肥体壮,足足有两百多斤重。
谢磊说:“奶奶,猪儿肥了吧?”奶奶笑着说:“肥了。”
“猪儿肥了,就卖了吧。”“不忙卖,这毛色好纯,油光水滑的,卖了可惜。”
奶奶似乎怕提卖猪的事,一提就眼泪花花的。谢磊已经打算好了,等肥猪卖了,赚的钱再给奶奶买头小猪仔,剩下的给她存起来,以备急用。后来,谢磊听到村子里有人又在议论彭奶奶的百岁之事,一下子反应过来,原来,彭奶奶是想在她满百岁时,邀请村里老人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生日。
谢磊决心为老人家完成这个心愿,让全村的老年人都来参加她的寿宴。他和老周到镇上置办寿宴上的食材,请了彭奶奶的客人。奶奶是高兴得很,她请村里的张屠户把肥猪杀了,请邓厨子来卤了,做下酒菜,猪肉和骨头分开,猪肉做烧菜和炒菜,骨头炖汤。谢磊又安排了村里的花灯表演队来助兴,想把彭奶奶的百岁寿宴办热闹些。
十八大碗的酒菜摆上桌,几十挂鞭炮吊在核桃树的桠枝上,主宾席上坐的是百岁老寿星。谢磊把羌红布挂到彭奶奶的脖子上,老奶奶激动得哭了。老人们纷纷过来给寿星打招呼,祝她身体健康,生日快乐。女婿、孙女孙女婿和重孙们跪在老人面前拜寿,驻村干部们也给奶奶送上百岁生日的祝福,并借此机会向全村的老年人问安。老人们高兴地端起酒杯,吃着可口的菜肴,拉着家常。
这时候,村里的花灯表演队出场了,敲锣打鼓的,拉二胡吹唢呐的,一并走到台上。一个鼻子上涂了油彩、穿着墨绿色长衫的花花公子出现在台子中央,他高声唱道:
小小鱼儿未成龙,日夜困在沙滩中,有朝一日风云动,步步腾云上九重……
后面围着十来个掌灯的人,他们充满着喜气。这是花灯戏《赶考》里的片段,鼓乐声顺着风儿飘到了很远,在十里八乡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