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井桃源”将传统场景与现代休闲巧妙结合
钻井、采卤、晒卤、煎盐……7月6日下午,“行进涪江·川渝九地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联合采访组走进了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宋井桃源”,感受当地将传统制盐场景与现代休闲农业相结合,唱响农文旅融合“田园牧歌”,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
看保护 如何守好宋代制盐遗产?
古民居错落有致,钻井采卤各类制盐体验,白墙黛瓦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去年国庆节前夕,宋井桃源正式开园,景区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卓筒井非遗文化和体现宋风古韵的管咸市为核心,将传统场景与现代休闲相结合。
在广袤田间设置16处非遗体验场景,再现钻井、采卤、制盐流程,卓筒井遗址略小比例复原现场,现场工作人员演示了宋代古老的卓筒井制盐工艺流程。北宋庆历年间,卓筒井取卤技术已在蜀地广泛使用,成为当时大规模制盐不可替代的一项民间技术。卓筒井一般深约130米,井口直径10厘米至13厘米,占地两平方米左右。卤水提取上来后,再经过汲卤、晒卤、滤卤、煎盐等程序,便造出人们生活所需之盐。
大英县十分重视对古文物和古村落的保护和修缮,卓筒井成功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对卓筒井文物的持续保护中,注重保护各时期的盐井,保护全套工艺流程、全套设施和周边景观,重视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的传承。
当地已培育非遗传承人30余人,编排四川曲剧《卓筒小井》,推动蓬莱大乐、象山花锣鼓等非遗文化常态展演,让保护和传承有效结合。
看利用 如何不让“金字招牌”蒙尘?
除了古法制盐,宋井桃源还规划有大地景观区、综合实践教育区、商业中心以及亲水度假区等区域,通过桃产业观光带与农旅产业观光带形成链接。作为大英县首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项目,宋井桃源按照“政府引领+市场主体+村企共投”的运营管理机制,引进专业运营团队。
通过场景复现,宋井桃源目前已构建起“宋驿”“宋村”“宋节”三大组团。
“宋驿”以国潮元素展示桃、盐文化,构建青年文化聚落驿站,村民参与盐卤温泉民宿经营、文化体验经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丰富活动。
“宋村”复原宋代街巷,整个街区的亮化打造出宋风街区氛围,将传统与现代休闲结合,村民经营多种体验、研学业态,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
“宋节”以宋代节庆为切入,村民参与宋代集市、露营等闹市业态经营。
看效果 新“流量”如何转为新“留量”?
“从开园到现在,接待游客已超过80万。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卓筒井镇党委书记宋羽告诉记者。在带动村民增收方面,村民可用资产土地流转、闲置房屋出租、就近就业务工、庭院经济等多方面实现收入增长,远高于原来种田,果树的收入。“村民收入更多元,今年有望人均增收6000元。村集体经济估算可由10余万元增长到110万元以上。”宋羽说。
他透露,目前宋井桃源已获得省级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称号,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为了更好地留住客人,宋井桃源还在积极打造温泉酒店、民宿等,同时开发近百种文创产品。在业态方面,保证一月一节,并筹备灯光秀、电子烟花秀、无人机表演等,增加游客体验感。
宋羽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引流量、兴业态、提品质、增内涵、建机制五个方面持续挖掘文化,提升运营水平。
从“一张白纸”到农文旅融合“田园牧歌”,宋井桃源的打造是大英县推进“文旅兴城”的一个实践缩影。当前,大英县正以中国死海、丝路奇幻城、浪漫地中海、卓筒井遗址公园四大特色文旅IP及东方生态博览园、郪江湿地公园等景区为支撑,积极挖掘本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增长极。(行进涪江联合采访报道组成员 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文 陈冬冬/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