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上午在学校教室学习理论知识,下午再到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厂进行实训……6月20日,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绵阳市职业技术学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把这一场景变为现实。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我们这次校企合作的重点。”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唐军告诉记者,学校和企业以输出人才为最终目的进行合作,那么同学们就能接收到最新的产业信息和变化,真正将纸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如何深入改革办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问题激发思考,困境倒逼合作,企业和学校带着各自的“痛点”坐到一起,双方努力寻求合作空间。
正因如此,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绵阳职业技术学校“牵手”,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子。据介绍,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置“惠科班”,将定期派专家到职业技术学校授课;绵阳职业技术学校在惠科光电设置校外实训基地,把车间建在了学校、把课堂设到了车间,打造“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定向培养”“订单培养”模式,形成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在唐军看来,这与以往的教学相比,可以让学生学有所成,学即所需。“以往学生的实训一般就在校内进行,但是产业信息瞬息万变,学生在就业时将会面临学习与实践的‘错位’。此次与惠科的合作,将有效解决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从而构建教学与产业紧密相连、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新模式,涪城区已开展了诸多尝试。以此次为例,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绵阳市职业技术学校联手探索的“把车间建到学校、让课堂搬到车间”的校企合作模式,化解了传统校企合作“融而不合”“两张皮”的痼疾,推动教育与产业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训、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
涪城区不断健全产教融合对话机制,着力解决校企两端存在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建设校企共享信息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向更广、更深处发力。涪城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与区内、市内的企业合作,开办长期班和短期班,让职业教育与涪城乃至绵阳的产业发展无缝对接。(绵报融媒记者 郭若雪)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