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节前后,有一项传统习俗就是吃皮蛋、粽子。不过喜欢吃皮蛋的绵阳人注意了!近日,绵阳疾控发布提醒:端午粽子在飘香,皮蛋中毒也需防。
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所副主任医师刘颜告诉记者,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对我市“2015-2022年”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统计分析发现,我市沙门氏菌感染事件中,由食用皮蛋引起的占83.66%。端午节前后是高发季节。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导致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6-24小时,偶尔长达4天。临床症状以急性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为主,严重的会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鸭、鹅等水禽及其蛋类携带沙门氏菌的概率一般在30%~40%之间,沙门氏菌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下会立刻死亡,70摄氏度时要经过5分钟后才会死亡。而老百姓食用皮蛋通常为凉拌皮蛋、青椒拌皮蛋,有时干脆剥开直接食用,就容易引起沙门氏菌中毒。
刘颜提醒,预防皮蛋中毒,首先,肉眼识别皮蛋时应当注意:正常的皮蛋,剥开之后蛋白呈暗褐色的透明体,具有一定韧性;变质的皮蛋,蛋白则为浅绿色,韧性极差,较松散。看起来变质或有异味的皮蛋,以及蛋壳破裂的皮蛋,都不能食用。最好的办法是食用之前将蛋壳清洗干净,在高温条件下蒸5-8分钟,放凉之后再食用,一般就不会出现皮蛋中毒的问题。
此外,监测统计还发现,我市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中,食用野生菌中毒位列首位。“有的老百姓认为被虫食用的蘑菇就是能吃的,这是错误的。”刘颜介绍,剧毒的鹅膏(一种真菌)同样也会被虫叮咬,虫子不中毒并不等于人吃了也不中毒。野生菌在我们不认识的时候最好不要食用,如果不小心中毒,要及时催吐并就医,将可能是引起中毒的食物拍照留样。
(绵报融媒记者 唐显枚/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