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4月13日,2023(第一届)全国产融合作大会在绵阳开幕。如何更好地发挥绵阳科技优势,做到科技乘势而进、产业见势升级、金融高效对接?来绵出席大会的国防科工局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副主任袁宇,接受绵阳日报社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袁宇表示,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形成的“6+6”现代产业体系特色明显,可深层次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科技发展洪流中。对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圈,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战略部署,将金融力量及时融入到科技和产业发展中去,尤其是充分发挥绵阳军工技术基础扎实、国防科工人才高地的优势,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同步转型升级。
他认为,绵阳可借助全国产融合作大会,发挥军工领域技术溢出效应,做好军转民各项工作,促进绵阳关键核心技术的升级、引领、替代,向上争取资源和金融政策,挖掘科技金融服务潜能,加强互动,为军民科技成果互转做好支撑。
当前,绵阳正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副中心、金融副中心。如何构建适合绵阳的新金融模式,更大程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袁宇认为,绵阳近年在科技经济转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整体来看,科技与金融的关系既要体现在金融体系对于科技的支持,也要体现在科技对金融发展模式的转变上。科学合理的金融政策支持,可以有效促进绵阳科技型产业发展。
他建议,绵阳可以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对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模式的转变。通过数字科技对宏观环境分析、产业发展预测与微观企业的分析,建立有效帮助金融机构了解问题本质的城市化建设模型,达到对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全面有效的评估和监管,直击产业发展痛点和难点,从而精准有效地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同时做好风险防控,筑牢底线思维,相信未来绵阳经济能有质的提升和飞跃。
新闻链接
“6+6”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个“6”:
即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六大重点产业;
第二个“6”:
即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六大创新产业)。
(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 文/图/视频)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