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平武
【平武】发挥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发稿时间:2023-02-23 08:4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在平武,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肩负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直是平武县委、县政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平武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原标题:平武发挥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农旅融合  实施品牌建设  

  高村乡民宿快速发展

  全县小春粮食种植9.02万亩、大豆播种3.56万亩……一项项数据勾勒出2022年平武农业产业化发展走过的路径。

  在平武,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肩负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直是平武县委、县政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平武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龙安镇双安村蔬菜种植基地

  产业绿色化农旅融合走深走实

  早春二月梅花开,含笑枝头吐芳华。2月14日,随着平武县第九届梅花节开幕,绵阳开春首场花事在平通羌族乡走马羌寨盛大“开放”,印象梅林景区漫山红粉菲菲、香雾蒙蒙……以升级换代的全新面貌邀请省内外纷至沓来的游客踏青赏花、品美食,让好风景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钱景”。

  坐落在半山腰梅林之中的倚梅春香园农家乐老板徐丽,这段时间几乎没有闲暇时光。“到此旅游的人太多了,我们就靠花期挣钱,这几天简直忙得我都快脚不沾地了。”

  徐丽介绍,过去平通人按传统方式种植乌梅,效益低下,如今,平武加快林业生态旅游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现在漫山遍野的梅资源早已变现成为资产。

果梅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

  平武果梅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就是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典型。该园区规划面积7688亩,年出栏3100余头,以果梅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为推动园区建设,当地不仅完善基础设施,还依托果梅地标,按照“现代农业、农旅融合、城乡统筹”总体发展思路,高标准制定园区建设规划,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积极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子。

  近年来,平武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创新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新举措,推进“村庄美”“生活美”建设,让村民富起来,走持久发展之路,这是平武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

  平武通过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紧紧依托自然保护区、生态康养基地、生态公园、国有林场等生态资源,不断加强农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同时,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整合闲置资源,把乡村旅游同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乡村振兴等统一起来,兼顾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山水、物产、文化,融合三大产业,让乡村旅游成为产业支撑,让生态旅游成为文化品牌,让全域旅游成为致富途径,让群众在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和收获感。

游客在平通梅林赏梅

  盯住“菜篮子”高位推进经济作物种植

  去年,江油关镇垭头坪村核桃大丰收。该村村主任李永贵告诉记者,全村有2400多亩核桃,光田家坝社核桃产量就达到了5万多公斤,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核桃大丰收,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种植和品种改良。”尝到了核桃品种改良好处的高村乡光一村脱贫户伍正平说出了心里话。伍正平家有6口人,父亲年老病多,母亲残疾,两个小孩读书,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来说,以前天天在家起早摸黑靠传统种植,每年只有1万余元收入,家庭压力大。

  为搞好产业示范,带动村民增收,平武县科技部门实施了科技助农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对愿意进行核桃嫁接的农户,以低于市场价50%的优惠进行嫁接,并由专家进行一对一免费技术指导。同时,全县确定了高村乡光一村等5个村为科技助农项目示范村,每个村确定5个示范户,包括伍正平在内的25户每户免费嫁接200枝穗条,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和种植技术指导,在随后的几年里,核桃品质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市场上供不应求。由于进行规模化种植,再加之农技专家指导,伍正平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中蜂产业园

  核桃仅是平武高位推进经济作物种植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2年,平武春茶总产量1302吨(含边茶400吨),比上年同期增产10%,其中,名优茶产量756吨,春茶总产值1.24亿元。

  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平武盯住“菜篮子”,狠抓土城乡基地蔬菜集中育苗,完成虎牙、白马等民族乡高山晚熟辣椒、白菜、番茄等特色蔬菜优质菜苗供应;规划建设高村乡露地辣椒、龙安镇双安村城郊保供蔬菜基地,进一步扩大优质蔬菜生产面积。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53600亩,其中:露地蔬菜51300亩,设施大棚蔬菜2300亩,蔬菜总产量115562吨,产值2.16亿元。

  聚焦产业化加快农业品牌建设

  “农业特色化、高端化,离不开品牌打造,有了品牌,农业就有了更高的价值,市场才会为高出来的那部分价值买单,老百姓也才会真正尝到农业的甜头。”县农业农村局质安股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农业品牌化的意义时说。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让平武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过去的一年,平武农业部门更是将这一工作作为农业的重中之重。“在推进本土品牌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完成‘三品一标’认证。”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平武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产品33个、地标产品8个。

  “其次,就是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合格证制度。”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平武共有101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录入监管、执法、监测信息103条,生产主体录入追溯数据3520批次。全县50家生产主体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41940张。

  扎好农业产品出口端,仅是平武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其中一步,聚焦农产品特色及品质,则是平武开出的另一剂“药方”。“平武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各类农业资源富集,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各具特色,如何打响平武农业优势品牌,关键还是在聚焦特色和优势。”对此,平武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平武绿茶、中药材、食用菌、核桃、中蜂、大红公鸡、果梅7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农业、冷链仓储物流、农村电商4大先导产业,重点推进果梅、茶叶、厚朴三大主导产业。

  同时,对标县“3+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平武依托绿茶、果梅、雷竹、中蜂等优势资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创建以豆叩茶香村、锁江黄坪村为核心的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培育以平通桅杆村为核心的省级果梅现代农业园区,推进高村车厘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集群化的特色产业增强平武农业品牌价值。

  (胡宇/图 绵报融媒记者 任露潇/文)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