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一站办 就近办 随时办 绵阳法院:“全域通办”开启诉讼服务新时代
发稿时间:2023-02-20 09:23   来源: 绵阳日报

  5G参审室

  

  24小时自助法院

  

  绵阳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揭牌

  “真的递交成功了?这样我就可以不再跑一趟了吗?”近日,在梓潼县人民法院,当地居民张成顾不停擦拭额头的汗珠,直到得知法院通过全域诉讼服务平台,已经将自己的答辩状及证据材料成功递交到经开区人民法院后,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近年来,绵阳中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提升全市法院诉讼水平作出全局性部署,创新构建“24小时全域诉讼服务体系”,将全市各法院、法庭连成一片,构建了涵盖诉前、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的诉讼便民体系,不仅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新跨越,也标志着绵阳法院诉讼服务工作已经进入“一站办、就近办、随时办”的新时代。

  自助服务不打烊

  24小时自助法院让诉讼零等待

  “真是太方便了,上班不方便请假,下班后过来也立得到案了,这个自助法院确实是方便了我们老百姓。”近日,市民刘女士来到经开区法院起诉一借款纠纷案件时已是傍晚,过了上班时间。看到一旁“24小时自助法院”的标识,她便按照提示刷了身份证进去,成功体验了法院信息化、自助化服务,在自助设备的引导下成功立案。

  走进32平方米的经开区“24小时自助法院”,强烈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材料收转云柜、自助送达终端、智能窗口终端、智慧执行终端、自助缴费终端5个构成部分,可向当事人提供风险评估、材料收转、文书送达、执行线索提交等10余种智能化的诉讼服务。每台智能终端设备上方均悬挂有“操作指南”,用简洁的文字清楚指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快速上手。

  从人工到智能,从线下到线上,高端实用的科技应用催生了更便捷温馨的诉讼服务,不仅可以节约当事人的时间和诉讼成本,也将极大拓宽法院提供司法服务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点,绵阳法院胸有定见。

  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建成9个“24小时自助法院”,另有3个正在建设中,满足当事人任意时间段的司法需求。“24小时自助法院”集成各种智能化自助诉讼服务终端,为群众提供“7×24”小时的全天候自助服务,可办理的诉讼事项涵盖立案、审理、执行全过程,具体功能包括诉讼引导、自助立案、诉状生成、诉讼风险评估、费用缴纳、申请执行、案件查询、在线阅卷、领取文书、材料收转、约见法官等。“24小时自助法院”将传统的诉讼服务大厅人工服务向非工作时间、向自助操作延伸,既减轻群众诉累,为当事人带来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同时也实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提升了诉讼服务工作效率。

  数据信息多跑路

  “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为实现多种诉讼服务的跨法院办理,给当事人提供“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诉讼服务体验,绵阳两级法院打造了“全地区、全通道、全事项、全时间”的诉讼服务体系。

  半年前,家住科技城新区的王某与家住高新区的陈某在一起经济往来中被拖欠8万元,几经催促,陈某并未依约履行。2月9日一大早,王某匆匆赶到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把提交的诉讼材料转化成电子文档,通过专网传输给高新区人民法院。片刻之后,实时在线的高新区法院工作人员经过初审,将盖有电子签章的案件受理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线上回传。“异地立案太方便了,这么快就办好了。”王某有些意外。

  作为全域诉讼服务的一部分,跨域立案是绵阳法院推出的系列便捷、高效、贴心诉讼服务之一。目前,全市诉讼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法院”、人民法庭、乡镇诉讼服务站点及线上诉讼服务网均接入“全域诉讼服务平台”联网运行,形成跨区域、跨层级的诉讼服务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立案登记、材料递交、文书领取、卷宗查阅、保全、各类申请提交等诉讼服务事项的“通存通兑”,为群众就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诉讼事务异地办理服务。

  同时,绵阳中院还与中国邮政绵阳分公司开启“法邮”信息化集约送达新模式,邮政公司为法院提供包括诉讼文书集中打印自动封装、拍照取证式送达、卷宗同城配送、网上立案材料上门收寄等叠加服务。而送达人员在送达过程中同步开展调解和释法,也努力让纠纷化解在送达阶段。

  “全域”通办显效能

  创新和发展跨域立案诉讼服务

  “我已经收到在北川法院立案的消息,下午的会议准时参加。”从绵阳中院出来,谢律师立即给领导发去一条微信。“需要的材料、经过的流程、办理的结果,都和我以前去北川法院办理的时候一模一样,实在是太方便了。”

  鼎天律师事务所的谢律师因为工作关系,以前经常往返于绵阳各区县之间进行立案、开庭和向法官递交诉讼材料等工作,时常都在“赶路”。“以前要去北川法院起诉,需要带上起诉材料,驱车一个多小时,到北川法院立案庭递交立案材料,一趟下来,半天时间就没有了。”谢律师告诉记者,自从我市法院开通全域诉讼以后,他只需要带着相关材料,到离家最近的绵阳中院,将材料递交给中院全域诉讼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审核后扫描立案材料,再直接传给北川法院的立案人员审核,原本三四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被缩减到半个小时。同时,纸质材料也由两个法院之间直接转交,根本不需要他奔波。

  近年来,我市法院以“融合、规范、便捷、全域一体”为基本思路,加强全市法院诉讼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梳理和规范25项诉讼服务的办理流程,拓展“24小时自助法院”、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乡镇诉讼服务站点职能,除判后释疑等暂时不宜纳入异地办理范围的事项外,将其他诉讼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可异地办理的范围,其中申请类16项,立案类5项,查询类2项。

  细致周到的服务,是事半功倍的关键。而统一规范化的服务,才能真正将惠民落到实处。2022年5月,我市出台《绵阳全域管理系统流程操作指南(试行)》,统一诉讼服务办理系统,统一诉讼服务标识,统一业务办理流程和标准,确保“同样业务,同等办理”,夯实诉讼服务跨区域办理基础,让群众从根本上享受诉讼服务提档升级的红利。

  “智慧”诉讼零距离

  “云庭审”彰显司法为民温度

  “李法官,我那个案子是不是15号开庭啊?我有点事,怕到时赶不到平武法院哦!”2月13日,住在平武大桥镇的张亮来电询问开庭事宜。“你要是不方便,可以选择法院设在大桥镇政府的云上参审室参与庭审,不需要来县城法院。”李法官答道。

  庭审这天,早早来到乡镇云上参审室的张亮发现,参审室内除了桌椅、话筒外,仅有一台依靠5G通讯网络运行的电视机。庭审开始后,张亮和法官、对方当事人通过5G网络有序举证、质证、答辩及庭审小结,庭审过程画面清晰、流畅,和现场庭审几乎无差别,“通过这台电视机,就把庭开完了,我甚至连村子都没有出,真的是太方便了。”

  一根网线,让身处两地的双方当事人出现在同一法庭,一场又一场“云庭审”及时高效维护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山高路远的偏僻地方,群众参与诉讼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为此,绵阳法院聚焦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司法需求,创新诉讼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信息普惠服务机制,在乡镇诉讼服务站点建设6个‘云上参审室’,群众通过身份认证就能在‘家门口’在线参加庭审活动,让身处农村边远地区、缺乏终端设备、网络使用能力低的群众能就近享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非接触式’便民诉讼服务。”绵阳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小参审室,让“云”护航传递出法律温暖,让群众感受到来自“云端”的司法力量。据了解,全市计划在两年内建设40个以上的“云上参审室”,最大限度消除诉讼不便,缩小数字鸿沟,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就送到哪里。

  绵阳法院“24小时全域诉讼服务”突破了传统诉讼服务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有效提升了诉讼服务便利程度,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减轻诉讼参与人诉累,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累计提供服务10038人次。“24小时全域诉讼服务体系”的建成,标志着绵阳法院诉讼服务工作已进入“一站办、就近办、随时办”的新时代。

  (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