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北川法院——“1319”全域联调体系构建便民高效“调解大网络”
发稿时间:2023-02-20 09:22   来源: 绵阳日报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陈家坝法庭

  绵阳新闻网讯 “感谢法官,谢谢你们帮我讨回了拖欠两年的血汗钱!”近日,李某某等8人拿着第一期兑付的4.7万元工资,脸上溢满开心的笑容。这背后,是北川法院利用“1319”全域联调体系,为群众实现公平正义的真实写照。过去的一年,北川法院民事案件收案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7.16%,诉前调解案件1049件。

  2020年初,李某某等8人经人介绍到被告张某承包的工地务工,截至2023年年初,张某仍未支付9.7万余元工资。执行法官查询发现,张某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且一直声称无支付能力。眼看案件陷入僵局,法官灵机一动,随即查阅了张某的微信账户转款记录,发现其在前两年收入支出均在20万元以上,与陈述的无力偿还情况不符,便决定对张某采取拘留措施。最终,经过执行法官耐心劝说和调解,张某与8名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立即支付4.7万余元,剩余的按月分期偿还。

  金额虽小,体现的是法律的公平正义;案件不大,却是北川法院充分发挥“1319”全域联调体系为民解忧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北川法院创新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矛盾纠纷诉源治理联合调解中心。联调中心设有“一中心、三个站、十九个联调点”,故又称“1319”联调中心,通过延伸法庭调解站,打造辐射羌乡所有村组的“微”调解,构建畅通便民“最后一公里”的“调解大网络”。

  “‘1319’中的第一个‘1’,就是指以1个法院为中心,健全诉源化解一站式。”北川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川法院不断优化司法供给,在院机关设立1个“1319”联调中心,建设符合当地羌族特色的石榴籽调解室,聘用当地声望高、经验足的调解员作为专职调解员,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妥善化解和预防。

  围绕1个中心,北川法院共辖的3个基层人民法庭通过在法庭设立联调站,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搭建“法庭+司法所+派出所”联动办公体系,不仅推出“一庭一品”特色法庭建设、“最·羌红”女子审判团队、生态法庭巡回审判等特色内容,在“5G参审室”“云上法庭”的加持下,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也得到升级,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随时调、随地调、随手调”。

  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是前提,可如何才能积极发挥“1+1>2”叠加效应,打通为群众办实事“最后一公里”?北川法院以院机关“1319”联调中心为核心,依托法庭联调站,在乡镇全面覆盖设立19个联调点,并选派入驻专职调解员、常驻兼职调解员,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羌族老人等共同参与纠纷调解,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成诉”的目标。(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