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3网络中国节•春节 > 正文
欢天喜地闹元宵 张灯结彩贺新春
发稿时间: 2023-02-06 10:23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花车游行、民俗表演、全民狂欢……2月5日,三台县举行第十六届正月十五闹元宵大型民俗(非遗)大巡游。

  三台

  民俗巡游闹元宵

  绵阳新闻网讯  花车游行、民俗表演、全民狂欢……2月5日,三台县举行第十六届正月十五闹元宵大型民俗(非遗)大巡游。

  本届民俗(非遗)大巡游以“奋楫扬帆启新程欢天喜地闹元宵”为主题,演员队伍由龙狮方阵、民俗(非遗)主题花车方阵等3000余人组成。

  10时许,三台县龙潭路十字路口已经是人声鼎沸,在铿锵的锣鼓声中,本次巡游拉开帷幕。各方阵排列整齐、口号响亮,沿着龙潭路行进,沿途围观的市民队伍长达千米。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古井镇的巡游彩车,车身整体以玉兔为造型,配以花卉围绕四周,新时代的古井人民,将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用实干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民俗创意主题花车在主持人的介绍下入场,让市民们眼花缭乱。

  除了主题花车以外,三台特色乡村文化表演也轮番上阵,上千人的演员队伍,欢快热闹的音乐,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直呼过瘾。(绵报融媒记者 杜亚菲 实习生 陈俊豪) 

舞狮表演(视觉绵阳)

  火龙舞出新希望

  绵阳新闻网讯   2月5日,三台县中新镇乐加火龙节在乐加场镇举行,吸引周边上万群众及游客“逐龙”闹元宵。

  鞭炮声声,烟花绽放,金色龙头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在锣鼓声中,随着“引龙人”手持的彩色龙珠,“舞龙人”赤裸上身、头裹毛巾,不断变换招式。两条“火龙”时而翘首仰视,时而回头低顾,时而摇头摆尾,舞出新年新希望。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舞火龙不仅是节日期间的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非遗传承。“舞火龙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技艺,从制作到表演,都很讲究。今年我们用了许多年轻人,就是希望能将这一技艺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中新镇镇长陈东阵告诉记者。(绵报融媒记者 李春梅) 

  盐亭

  欢声笑语猜灯谜

  绵阳新闻网讯  连日来,盐亭县“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再掀高潮,群众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在凤灵街道文同路社区,挂满了红彤彤的灯谜,谜面通俗易懂,涉及面广、趣味性强。大家争先恐后上前猜谜,在欢声笑语中研究答案,活动现场妙趣横生。

  当天,社区工作人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材,热情邀请社区居民参与包汤圆。揉面、包馅,大家欢聚一堂,分工合作,用娴熟的手法搓出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

  早在春节前夕,盐亭县有关部门就在两江广场以及梓江两岸沿线等地布置了夜景灯饰。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秀齐放异彩,璀璨迷人,吸引市民出门观赏,大家赞叹不已。(李倩 黄钊会 绵报融媒记者 陈元松) 

  经开区趣味游园好热闹

  绵阳新闻网讯   2月5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在三江创享广场为辖区居民举办群众文艺汇演、主题游园活动,为居民带来一道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

  文艺汇演在寓意吉祥的传统舞狮节目《祥狮贺禧》拉开帷幕。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双狮合着节拍,欢腾地跳跃,寓意新年步步高升,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台上台下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随后,舞蹈《花开盛世》、川剧变脸吐火、独唱《万事如意》《好运来》《欢乐中国年》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在游园活动现场,套圈、趣味拼图、抓汤圆、摸福气、猜灯谜、蹦跳吹蜡烛等趣味活动更是将元宵佳节的氛围感拉满,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热情参与。“很久都没有见到这么快乐的场面了,太热闹了。”辖区居民蒋女士高兴地说。(绵报融媒记者 陈冬冬 王勇 文/图) 

  平武载歌载舞庆佳节

  绵阳新闻网讯   2月4日,平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文联、县文化馆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以“节日感党恩共话新时代”为主题的元宵节文艺展演活动。

  活动中,表演者带来了歌曲、舞蹈、朗诵等形式多样的节目,与现场群众一起共同庆祝元宵佳节的到来,让大家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平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元宵节活动不仅让居民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感受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绵报融媒记者 任露潇)  

  安州传统活动齐登场

  绵阳新闻网讯   在元宵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元宵佳节文化氛围,安州区部分乡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欢天喜地闹元宵。

  元宵节当天,千佛镇举行了“传统文化进千佛,玉兔送喜闹元宵”趣味猜灯谜活动。在平安广场,人头攒动,一个个红彤彤的大灯笼、一张张载满灯谜的纸条随风摆动,千佛群众欢聚在一起,深入“迷宫”,仔细找寻灯谜,猜中灯谜的群众兴奋地到兑奖处兑换奖品,现场一片喜庆欢乐。

  正月十五上午,安州区界牌镇在人防广场组织开展了“共度元宵欢乐团圆”元宵节文艺汇演。来自全镇10个村社的文艺表演队认真筹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欢快的舞姿,动感的节奏,喜庆的音乐,精彩的表演让现场一片沸腾;优雅柔美的旗袍秀《我爱你中国》充分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和旗袍的魅力,让人大饱眼福;川剧《变脸》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一张张惟妙惟肖的川剧脸谱变换闪现,在场的观众发出阵阵掌声;在猜灯谜活动中,很多人赢得了精美的小礼品……活动时间持续近三小时,一系列精彩绝伦的表演,引来现场群众连声喝彩。(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  

拓印木刻年画

  梓潼非遗文化魅力足

  绵阳新闻网讯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梓潼县各界群众品民俗、赏非遗,欢欢喜喜闹元宵。

  2月5日一大早,梓潼县崇文广场,一场独角木偶戏《猪八戒背媳妇》受到人们青睐。演出过程中,表演者既要唱,还要一边打川剧锣鼓,一边根据剧情需要操纵木偶。市民王雨薇说:“这个节目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当天,四川省非遗项目梓潼木刻年画传承人罗智婉,又一次将她的年画工坊摆到崇文广场,展示梓潼木刻年画产品,向市民赠送年画挂历,向孩子们教授年画创作技艺。梓潼县学生尤梓谣表示:“我今天拓印的木刻年画叫魁星点斗,十分有趣,还了解了它的文化底蕴。”

  活动还为梓潼片粉、梓潼酥饼、黎雅盐包蛋、许州凉粉等非遗项目设置点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分享给群众品尝,让大家在年味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彭彬 胡莎莎 绵报融媒记者 刘晓东 文/图) 

  知道多一点

  你了解“元宵节”吗?

  □ 绵报融媒记者 郭若雪/整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舞狮等。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编辑:郭成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