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平武
【平武】上了《新闻联播》的养蜂博士 给关坝村村民带来怎样的“甜蜜事业”
发稿时间:2023-02-03 08:4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2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平武木皮藏族乡关坝村,用近3分钟时间专题报道关坝村的“甜蜜事业”,点赞该村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养蜂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

关坝村的蜂场

  □绵报融媒记者 李春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平武木皮藏族乡关坝村,用近3分钟时间专题报道关坝村的“甜蜜事业”,点赞该村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养蜂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

  关坝村“甜蜜事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村民们口中的养蜂博士“小张”——《新闻联播》出镜讲述利用格子蜂箱聚集小蜜蜂采蜜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张玉波。

  “小张,这箱蜜产得好,金黄金黄的!”在村民老杜的心中,从18年前初次认识张玉波开始就叫他“小张”,尽管张玉波已从当初吃住在村里的学生娃变成了养蜂老师,但他仍旧是大家眼里那个“热情、爱帮忙”的小张。

  为写好博士论文,2005年春天,张玉波踏遍了平武的山山水水。历时18年,张玉波与这里的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村民们遇到困难和问题,也都打电话问他。

游客在猫熊谷进行研学旅行

  2018年,张玉波接到做博士论文时所驻村村支书的电话,焦急万分地告诉张玉波村民养殖的蜂群存活率普遍下降。张玉波立即买了科学养蜂的书寄去,但没过几天,村支书又打来电话诉苦:“小张,这些书我们咋‘啃’得动嘛?看不懂。”

  彼时,张玉波动了念头:“干脆辞职去平武养蜂,带领老百姓把青山变成银行!”2019年初,张玉波毅然辞职扔掉北京的“金饭碗”扎根平武山村,开始了“猫熊谷家庭农场”的创业之路,带领当地村民科学养蜂,实现了把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甜蜜事业”。

  “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得到了当地村民认同,并且能广泛推广使用。”张玉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将自己动手开发的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这种格子蜂箱相比传统的“棒棒巢”蜂箱优势很明显:一名养蜂人管理蜂群的上限从100群提高到200群,使用这种蜂箱的养蜂户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综合经济效益提高了一倍以上。

村民接受格子蜂箱养蜂培训

  “一年光养蜂收入超过3万元,加上当关坝村流域保护小区巡护员的收入,守在自家门口的这片绿水青山,不比在外打工差。”木皮藏族乡关坝村村民高明斌就是第一批尝到“甜头”的村民。说起这几年的养蜂事业,年过半百的高明斌话里话外都透着浓浓的“蜜意”。2020年9月,张玉波给他讲授格子蜂箱的养蜂方法后,高明斌就淘汰了“棒棒巢”蜂箱,利用日渐成熟的格子蜂箱养蜂技术,发展了30多箱蜜蜂。

  博士养蜂的事在当地越传越开,周围很多养蜂户都来观摩学习。从2020年春天开始,张玉波每年都会向当地老百姓发放格子蜂箱,并免费培训格子蜂箱养蜂技术,让更多的村民尝到其中的“甜蜜”。据关坝村党支部书记乔良介绍,目前该村有40余户村民加入了“甜蜜事业”圈,从事蜜蜂养殖,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

  

张玉波在采集蜂群

  “猫熊谷分享给大家的不单是蜂蜜,也在帮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在心里种下一颗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种子。”从生态学博士到山村养蜂人,虽然角色转变了,但张玉波的初心一直未变,给村民进行公益培训、开科普类直播、拍短视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还将猫熊谷的蜂蜜通过线上售卖到全国各地,并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分享小蜜蜂的科普知识,让客户变游客,在吃蜂蜜之余也了解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现状。2022年7月,张玉波利用环保材料修建的三层小楼对外开放,吸引了北、上、广、深以及绵阳周边的游客来到猫熊谷农场亲身感受平武的生态环境之美。

  退回深山的大熊猫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场附近;依靠养蜂,村民们摘掉了“穷帽子”,一边经营新生活,一边保护大熊猫。看到这些变化,张玉波的心里也是甜蜜蜜,他的愿望是:在3至5年间,把小山村变成生态保护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