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早,北川坝底乡通坪村村民熊国兵就起来喂猪、牛,吃了饭,又赶忙骑车下山帮忙拉货。
现在的熊国兵,以种玉米、代养生猪和养牛为主。然而,村上的分红他只拿到了近1400元,离往年标准的1562.5元还差了点。“村里安排的公益活动不太积极,被扣了分。”熊国兵说。
熊国兵所说的分红方式,是通坪村去年试行的新机制。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前两年,该村合作社将100万元的省级财政专项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投入禹珍实业有限公司折作股份,每年获得的5万元分红悉数分发给脱贫户,户均分红1562.5元。
但“大锅饭”式分红也有弊端。“改厨改厕之后,一些脱贫户以前的陋习又有反弹,导致村容村貌较差。”通坪村党支部书记王世斌说。
一套新的分红机制应运而生,在保证最基本的800元每户每年的前提下,上不封顶,实施差异化分红。
现在,村里采取了季度现金分发的方式,第一季度户均分红500元,第二至第四季度凭考核结果分红。通过对脱贫户是否孝顺父母、积极参与村道路和集体公共卫生打扫等项别确定星级。红星越多、星级越高,享受的分红也越多。
有了差别,村民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道路干干净净,家家户户整洁明亮,村民们热情知礼,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差异化分红机制的实施,让分红不再简简单单地撒“胡椒面”,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加集体凝聚力。
如今,这个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村庄,户户通公路,家家通网络,种养殖发展红红火火,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
(张小燕 绵报融媒记者 蒋炜)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