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英(绵阳)
在浩渺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古老而神秘的智慧给世界留下了不可复制的、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范式。在这一范式中,天地崇拜、祖宗崇拜又是炎黄子孙守望相助、生生不息的核心文化理念。偏居西南一隅的川北县域盐亭,地处巴蜀之间,在蜿蜒起伏的深丘地貌中,却深植、孕育着包括中华民族人文女祖嫘祖在内的、闪烁着中华文化根性光芒的生命故事。借于此,大量作家和艺术家们创作了大批的文艺作品。
盐亭县作协主席彭加卉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西陵之女嫘祖》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以电视连续剧文学文本的形式,结合历代嫘祖文化研究之大成的首部嫘祖故事讲述的文艺创作专著。它以嫘祖栽桑养蚕、织丝制衣、发展农桑为主线,爱情与战争作为辅线穿插,充分展现了嫘祖“美、爱、和、善、勤”的品质和对人间的大爱与和平。作者以赤诚、坚韧的初心,以质朴、晶亮的语言,以粗犷、原始的野趣,以自觉的文化书写意识,通过对人文女祖嫘祖的艺术塑造,给我们呈现了盐亭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在《西陵之女嫘祖》中,我们看到了史前祖先在天、地、人三界冷峻互动中顽强不屈的生活场景,看到了祖先智慧创造的成长轨迹,看到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家国同构、天下和合的中华文明的伟大探索。
这无疑是一次宏大叙事的写作。它以嫘祖文化为主体,融历史、民俗、传说、地理等成果于一体,借助电视剧语言,直抵中华民族源头书写,让人犹如经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但这场巴蜀文化、中华文化的穿越之旅,却极具盐亭地域色彩辨识度。掩卷的那一刻,一种深切的缅怀、追念之情,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一种无所畏惧、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文化使命感,充盈心间。
这无疑也是一次无比艰辛的写作。嫘祖,这位出现在《山海经·海内经》《世本·卷一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事物纪原》等典籍中仅寥寥数语的史前人文女祖,虽为黄帝元妃,但她光辉伟大的一生究竟有哪些故事、究竟如何讲述?当一位作家试图在回望中拨开遥远的历史尘烟,用笔、用电视语言还原文化、还原场景、还原个体和族群命运时,他绝对不能仅仅是作家,他必须是学者、诗人、作家、导演、演员、民俗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等各种身份兼备。否则,很难让读者既有穿越感、现场感,更有亲近感、认同感。事实上,为了创作好嫘祖形象、讲好嫘祖故事,彭加卉阅读了《上下五千年》《史记》《山海经》《水经注》《地理志》《炎黄汇典》《黄陵文典》以及大量史学论文集、传说、神话、古典小说等著述。他还遍寻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市,搜集嫘祖、黄帝、岐伯等历史人物的故事400多个,整理了3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没有彭加卉这种执着、努力的精神,便绝不可能有本土版的《西陵之女嫘祖》。所以,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必须向彭加卉致敬,正是他的赤诚、艺心和勤奋,让我们从文艺的角度,看到了中华文化中盐亭的源头符号意义,看到了何谓“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
不仅如此,彭加卉作为一个身处基层的作家,能够在深耕脚下的文化土壤之后,选择其中最有中华文化象征意义和本土地域意义的历史文化名人嫘祖进行艺术创造,从收集民间传说、查阅典籍、故事整理到小说呈现,再到为视听艺术转化做准备的电视剧本的撰写,这种锲而不舍、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呈现方式、传播方式的努力实在难能可贵。这种努力,是一个作家自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中华民族铸造心灵家园的历史使命;是从文学书写到文化书写再到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向;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学摆托当下阅读者逐渐匮乏窘境,向世界讲好盐亭故事、绵阳故事、巴蜀故事、中国故事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阴一阳谓之道。”嫘祖采桑养蚕、收茧抽丝的首创精神,母仪天下、泽被中华、惠及全球的伟大功绩,已经是中华文明、人类文明史册上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嫘祖文化作为肇自盐亭的绵阳文化、巴蜀文化、中华文化,值得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整理、阐释和呈现。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绵阳打造“科技之城”“产业之城”“开放之城”“人才之城”“生态之城”的新征程新起点。我们期待《西陵之女嫘祖》搬上荧屏,或者电视连续剧,或者动漫,或者科幻,或者系列文创产品……让世界因嫘祖聚焦盐亭、聚焦绵阳、聚焦巴蜀、聚焦中国,让嫘祖和她造福世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光芒再次成为哺育炎黄子孙、连接全世界的美好纽带。
我们期待无数像彭加卉一样的巴蜀文艺家、绵阳文艺家,在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中,用心用情,面向未来、深耕脚下大地,以自觉的中华优秀文化书写意识、传播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固本培元、乘风破浪、继往开来。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