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江(平武)
习字40多年,已是一种生活与工作的常态,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刻地影响到我,甚至让我感觉到习字是一种流淌的幸福,也是自己业余闲暇之时所能到达的诗和远方。
年龄渐长,退休后干啥成了高频主题词。前不久,我去看望刚刚退休的同事,他说,刚退下来心里空落落的,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和孤独感,感觉自己从社会那个舞台消失了,没有啥用处了。“你要找到事做,如养花、遛鸟、喝茶打牌、钓鱼、跳舞……”
这个我倒不是空口乱嗨,几年前我退下来,忽的没有了重担压肩的感觉,整个人轻松极了,自己沉浸在一种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终点的快乐之中。以前的杂烦事与我没有了关系,生活变得简单而随性,轻松而慵懒。然而,我的电话铃几乎不响,微信信息也越来越少,一种失落与边缘化的孤寂,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朝我罩下来,网越收越紧,让我恐惧日增。我不喜欢打牌坐茶馆,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看书、散散步。看书虽可以占用我一些时间,但现在看书容易犯困,记性差,视力也不好。
外出旅游,看到有漂亮的吊牌或楹联时,我都会驻足观看,仔细欣赏。要是遇到有人现场泼墨挥毫,我也会兴趣盎然地看半天,有时还会因求得一副墨宝而欣喜若狂。写字吧,每天我要坚持写两个小时的毛笔字,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决然而生。很快,笔墨纸砚和一张简易的条桌成了我新的阵地,日子开始在印有米字格的书法练习纸上缓缓流淌。
开始习字,我有点随意。一是临什么帖随意,二是写多少随意,三是怎么写随意,四是写字的时间随意。我这“四随意”,让我没有找到书法的快乐,因为我无法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也看不到自己的丁点进步。一次到学校参观,见到正在练书法的师兄,看到他的字结构疏密有致,笔锋棱角鲜明突出,字体特色明显。我被震撼到了,于是我缠着他赐教一二。他告诉我,练习书法一是要选好帖,二是要拜师学,三是要静下心、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更要持之以恒。我记住他说的这几点,也在网上拜了师,买了视频教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果然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进步不只体现在书写的字越来越接近字帖,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且这个过程让人十分愉悦,当笔尖划过白白的纸张,留下一道道散发着墨香的线条时,心里流淌着静怡与幸福!
我不仅临写各种书体的字帖,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到颜真卿的《勤礼碑》,无论哪一个字帖都会让我陶醉。在临写书帖的同时我开始畅游中华书法艺术的长廊,学习书法历史和书法欣赏知识,欣赏各种书家字体的千变万化。各个时期的书法大家各呈其美,美美与共。汉代文人蔡邕说:“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长剑利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学习书法可以从笔法、字法、章法入手,这些可以通过多练得到,但书法终归是一种艺术表达,故修心很重要。学习书法不再是为了打发日子,而是我修心养性的重要途径。
尽管我还是一个书法爱好的初学者,但书写之美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中国书法之厚重已经滋养我的心灵。每个日升月落的闲暇,书桌前的我,一支毛笔界破了虚空,在纸上书写出千变万化的线条,似静水流深般在时间的转轮上幸福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