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之前修建的简易桥被拆除
拦河堰上的“便桥”
桥头上竖立的安全提示桩
采访时间:10月17日
采访地点:游仙区仙鹤镇洛水村
问 题:村民出行不便
□“绵观辣1度”报道组 文/图
日前,游仙区仙鹤镇洛水村村民反映,村里原有一座过河简易桥,2019年因河道防洪治理工程,该桥被拆除,40余户村民只有选择绕行。今年1月,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施工方在河道拦河堰上搭了一块长10米左右、宽1米多的混凝土板,当作通行的“便桥”。
如今,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出行面临两难:要想安全,只有绕行;要想便利,只有从“便桥”涉险通过。
10月17日,记者前往洛水村进行采访调查。
一张“混凝土板”
村民:“这是我们通行的重要路径”
当日10时许,在村民带领下,记者来到整治后的河道,该河道宽约10米,两侧修建了梯坎,河道中间是拦河堰,堰顶加盖了一张混凝土板,供村民通行。
“这块板子就是过河的‘桥’。现在河道宽、水流急,年轻人走都得小心翼翼,老人小孩根本不敢过。”村民汪大哥说,村里老年人如果想到河对岸,一是涉险过“便桥”,二是绕行20分钟左右到达。为了安全,老年人只能选择绕行,而河对岸有一处公交站点,有往返仙鹤镇、魏城镇和绵阳等地的公交车。
随后,记者体验了一下:要想通过“便桥”走到对岸,先要下一段较为陡峭的梯坎,“便桥”桥面与水面的垂直距离约30厘米,桥两边均无护栏。站在桥中间,湍急的水流从拦河堰穿过,伴随水流声,记者有一定程度眩晕感。
“现在这块混凝土板还是今年1月才加盖的。”谈起眼前的“便桥”,村民们怨声载道。
汪大哥给记者捋了一下时间线:20多年前,村民们自己筹集资金修建了一座简易桥方便出行;2019年,政府进行河道防洪治理,将原来的简易桥拆除;2022年3月,该段河道整治完成,但“便桥”恢复的事一直搁置;2023年1月,在村民多次要求下,施工方在拦河堰上加盖了一张混凝土板,当作“便桥”。
“河道治理是为了安全以及保护耕地,我们很支持。当时拆桥时,施工方承诺给我们恢复便桥,方便通行。”汪大哥补充道,但现在这“便桥”非但不便,一旦遇到汛期或上游闸坝开闸放水,还会被淹没。
一张请示报告
镇政府、水利局:“我们也无奈,建议村民绕行”
采访中,村民们最不解的就是:“拆了我们的简易桥,说好要恢复,为什么却一直搁置?”
对此,仙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上也很无奈,“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是区上的水利部门实施的。”2021年1月13日,镇上也针对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向上级部门打了请示报告,但并没有得到回复。
针对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镇政府有没有给出一些临时的解决方案?面对记者追问,该负责人表示,由于防洪要求,无法在现在的“便桥”上加设护栏,镇上一直在与游仙区水利部门沟通,但要修桥还需要省上批复,将积极对接水利、交通等部门,争取尽快解决。
作为河道整治的主管部门,游仙区河湖保护股(河长制办公室)股长杨骁介绍,以前,该河段行洪能力差,每年汛期对两岸的农田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游仙区水利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对该河段进行了防洪治理,增加了泄洪能力。
针对群众反映出行的问题,将与属地政府向上积极呼吁,争取早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记者手记
老“桥”被拆,新“桥”迟迟未见踪影,临时的“便桥”又“步步惊心”,这道出行难题给洛水村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过去赶场,不少村民都会到场镇上去卖鸡鸭或蔬菜。但现在,“便桥”雨天打滑、汛期被淹,上了年纪的村民面对这座危险的“便桥”,只得望“桥”兴叹,绕行则费时费力。
如何兼顾安全与便利?2019年拆桥至今,镇上和水利部门都还在“积极争取”“向上汇报”“争取早日解决”……但是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还得多让口头上的“积极”变行动上的“立即”。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