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清晨6时,绵阳市游仙区中医医院,医废收集转运工罗师傅正在对医疗废物进行称重收取、详细记录,经双方确认后,按规定路线转运至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分区域放置,最后医疗危废、可回收物分别交由有资质公司统一转运,集中处置。
在医废回收完毕后,罗师傅仔细对暂存间及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同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送,为后期提供数据支撑,并将信息接入省级医疗废物智慧监管平台。
据了解,全院医疗废物采用自动称重电子秤和电子移动扫描枪,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做到定点、定人、定时收集。与此同时,在医院西门处设置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点,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全面分类投放,将“无废细节”落实在医院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
建设“无废城市”,打造城市绿色发展样本。今年以来,绵阳市各地各部门根据《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着力推动机关单位、医院、工厂、乡村、工地等创建“无废细胞”。
在涪城区惠科光电,积极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通过严格管控绿色供应商,建设溶剂回收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实现固危废全过程管控,大幅减少生产原辅料投入与废物产生。
同时,为减少自来水用量,将工艺设备清洗水分质回收重新制备利用,全厂水资源回收率达84%;为减少辅料投入与废料产生,该公司设置SRS溶剂回收系统,对剥离液和稀释剂进行回收处理,有效成分回收率达97%;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处置,废物暂存间按废料性质分类分区存放并建立管理台账,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在绵阳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无废乡村”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位于游仙区的盐泉镇新和村,有9个村民小组,675户,以蚕桑养殖为主导产业。
2017年,村上启动了“心归处、零污染”环境整治活动,倡导“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酵素做一做,健康又快乐”的环境提升理念,运用现有材料,通过酵素制作灵活处理了大量农村废弃物。
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1200亩富硒酵素优质种植水稻田,该村生产的富硒水稻经权威机构检测,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无任何农残,且每公斤含硒高达860微克。
这是盐泉镇新和村的“无废生态村庄,万亩酵素良田”项目,也是游仙区建设“无废城市”打造的一批特色亮点示范项目之一。
“无废城市”,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全市初步建成212个“无废细胞”,后期渐次推广,逐步实现全面覆盖。
(绵报融媒记者 尹秦 实习生 毕杨怡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