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北川石椅村鼓舞绵阳干部群众奋进之志
发稿时间:2023-01-20 08:3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1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的新闻报道。看着新闻报道,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吉娜羌寨村民李会琼激动不已,想起了十多年前总书记来到她家院子里开“坝坝会”的场景。

  原标题:不负厚望拼搏实干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北川石椅村鼓舞我市干部群众奋进之志

李会琼

  吉娜羌寨村民李会琼:

  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1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的新闻报道。看着新闻报道,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吉娜羌寨村民李会琼激动不已,想起了十多年前总书记来到她家院子里开“坝坝会”的场景。

  “2011年8月19日,总书记来到吉娜羌寨,我和家人将总书记迎进了自家院门。”李会琼说,“参观完我们家地震后修建的两层小楼后,总书记拉着我的外孙女亲切地叮嘱她要好好学习。”

  “唠着家常,总书记句句不离乡亲们的衣食住行。”李会琼告诉记者,“当时,总书记与乡亲们围坐在我家院子里。”

  “你们的房子住着舒不舒服?暖不暖和?”“生活有困难吗?”总书记勉励大家艰苦奋斗,依靠自己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总书记和我们聊天的两张合影,十多年来我一直挂在门口的墙上。”李会琼用手轻轻擦拭着相框。每当有游客到她家来时,话题都绕不开这两张照片,她告诉大家:“是党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

  谈起现在的幸福日子,李会琼和老伴打开了“话匣子”。“总书记来前,我们两口子还在打工,种田务农还得翻半座山,为了修新房,日子过得拮据。但从2012年开始,我们羌寨的村民们都买了社保,现在我和老伴每个月养老金一共能领到3000多元!”李会琼说,吉娜羌寨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民宿,每年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旅游,生意红红火火。

  “一到旅游旺季,家里的四间房都会住满游客。”今年67岁的李会琼两鬓已留下岁月的痕迹,但她的笑容依旧灿烂,“谢谢总书记一直关心着北川,我想告诉他,我们日子过好了,请您放心!”(绵报融媒记者 杜亚菲 实习记者 曾晨/文 王勇/图)

梅宝艺

  北川女孩梅宝艺:

  牢记嘱托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你是羌族吗?这身民族传统服装真好看。一定要好好学习,战胜灾难,长大后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总书记2008年6月28日对我的殷切期望,我一直铭记在心。”1月18日,已成为人民教师的梅宝艺谈起这段经历时,仍然激动不已。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梅宝艺的家乡北川桂溪镇受到重创。梅宝艺回忆说,地震之后的条件很艰苦,但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很快山东的亲人们便为他们搭建起了板房学校。“总书记当年来看望我们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书,最重要的是对我们的鼓励。”梅宝艺说。

  梅宝艺那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家乡贡献应有的力量。经过努力,2016年,梅宝艺考入成都师范学院,并于2020年通过邛崃市强项实验中学组织的校招,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从一名小学生,到站上讲台教书育人,梅宝艺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如今,已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两年的她,不仅对于课堂组织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念,更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教研活动,通过认真细致的教学研究,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经历了灾难,让我更懂得珍惜生命;接受了帮助,让我更懂得感恩。”梅宝艺告诉记者,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奉献与责任。作为一名曾经获得过大家帮助的人,她也将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向每一名学生传递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北川新县城以其独特的羌族风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梅宝艺表示,家乡的变化非常大,“我很骄傲家乡如此美丽,在学校里,我也经常邀请同事与朋友来看新北川,把我们新北川的美丽告诉大家。我也很自豪生活在中国,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绵报融媒记者 任露潇 邓勇 文/图)

陈云珍(资料图)

  羌绣非遗传承人陈云珍:

  帮助更多群众“绣”出幸福生活

    1月18日晚,在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党的二十大代表、羌绣非遗传承人陈云珍和家人们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央视《新闻联播》。

  时隔三个月,从人民大会堂到北川县城,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也隔着屏幕,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与石椅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时叮嘱,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羌绣非遗传承人,她激动地说:“羌绣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特色又时尚,既是文化也是产业。我将通过不断创新,繁荣非遗事业,助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让更多群众依托‘指尖技艺’绣来喜人收入,绣出幸福生活。”

  羌族刺绣是羌族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元素,也是很多当地妇女的生活用品。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旅游发展,北川的羌绣逐渐被外界关注。2008年,羌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北川羌族自治县被原文化部命名为“羌绣之乡”。

  陈云珍是土生土长的羌寨人,对寨子里妇女的生活状况了如指掌。为了增加她们的收入,也为了帮助村里的残障人士掌握一技之长,她开办起“绣娘班”,把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刺绣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截至目前,陈云珍免费培训绣娘2万余人次,带动50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绣娘们也通过羌族刺绣打开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千针万线,始于传承。一代代的羌家故事,在针线翻飞间延续至今。绣娘在一方天地里飞针走线,绣的是云裳羽衣,是文创产品,织的是文化、是收入,也是生活。

  收看完视频连线的陈云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表示:“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的传承当中,让传统手艺绽放新的光彩,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一辈子进行的事业。” (绵报融媒记者 李春梅)

母敏

  农技人员母敏:

  发展好茶产业助农增收

  “收看了《新闻联播》报道的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川石椅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我倍感激动和振奋。”1月19日上午,北川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母敏早早来到单位,继续统计苔子茶选育相关数据。

  “苔子茶是北川的主产茶和主打茶品牌,我有幸从事相关工作,也圆了小时候的梦想。”母敏说,自己是从桂溪镇走出来的山里娃,小时候跟随父母上山采茶、下地种田,看到父母辛苦劳作,暗下决心等自己长大了学到知识后,要让他们种植不辛苦又能挣钱。大学时她选择了农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茶产业工作。

  “想想以前的卖茶收入,简直没有办法和现在相比,我和家人都很幸运。”母敏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连线时指出,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也提到了苔子茶。如今,北川茶产业已经成为北川五大产业链之一,去年实现产值4.5亿元。全县整合推出了“北川苔子茶”地理标志产品,苔子茶产业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为让北川苔子茶更有地域特色,母敏和同事们继续做好“北川苔子茶”的选育工作,进一步实现管好、做好、传播好北川苔子茶,写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带动茶企增产、茶农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我们将不负重托,做好北川茶产业,全力让北川苔子茶走出大山、走出北川、走向全世界。”母敏说。(绵报融媒记者 蒋炜 文/图)

范宗荣

  旅游从业者范宗荣: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川石椅村干部群众和游客视频连线时指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这让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新闻联播》的范宗荣倍感振奋。

  范宗荣是绵阳市旅游协会监事长、康辉国际旅行社董事长。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鼓励与嘱托,让绵阳旅游人信心倍增,“旅游业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冲击,现在群众出行需求越来越强烈,旅游行业快速复苏势头强劲,可以说迎来了旅游业的春天。”

  范宗荣已经从事旅游行业20多年,总书记的嘱托,让他坚定了继续做好旅游服务的信心和决心。“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旅游和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的开发,把绵阳旅游资源和产品带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游客来绵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为打造成渝绵旅游金三角和巴蜀文化走廊贡献更多力量。”范宗荣说。(绵报融媒记者 李春梅 文/图)

李自见

  云龙村第一书记李自见:

  扎根基层带动乡亲致富

  1月18日19时,李自见像往常一样准时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的新闻,让他深受鼓舞。

  李自见是盐亭县教体局的一名党员干部,2021年6月被组织选派到岐伯镇云龙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以来,他积极参与云龙村基层党建、疫情防控、环境治理、森林草原防灭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他扎根云龙村,把自己变成“云龙人”,与父老乡亲亲如一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与石椅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语重心长的嘱托,让李自见铭记在心,倍感振奋。他表示,将继续扎根农村基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竭尽全力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助力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促进共同富裕。(绵报融媒记者 陈元松 文/图)

罗松

  炳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罗松: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技艺

  1月19日一大早,省级非遗项目炳林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罗松就赶到了位于涪城区丰谷镇的炳林毛笔制作及传习基地忙碌起来。头天晚上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川石椅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的新闻后,让他倍感振奋,想趁着这几天赶制一批融合欧阳修文化、李白文化和文昌文化元素的毛笔。

  罗松是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近年来他在传承技艺的同时,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在涪城区丰谷镇二社区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组建个人工作室,主动融入乡村振兴,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同时,他以地方文化为元素,研发出一系列服务地方旅游发展的文创产品。

  虽然在非遗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川石椅村视频连线的新闻后,他明显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当晚他思考了很久,想得更多的是炳林毛笔将来如何传承发展,怎样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9日上午,在丰谷镇的炳林毛笔制作及传习基地,罗松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总书记对石椅村的肯定,让他更清楚地看到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广阔前景,坚定了他从事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信心。新的一年里,他将牢记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使命,更加坚定地坚守传统文化阵地,更紧密地融入乡村振兴,带动传统书写回归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编辑:郭成  校对:谭鹏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