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梓潼
【梓潼】一粒香米拉动绿色生态产业链
发稿时间:2022-09-28 08:2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2022年,全县建成优质水稻订单基地11万亩,优质水稻产业预计新增经济效益6647万元,实现优质水稻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在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梓潼县以建设“全国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为抓手,全面推动优质水稻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大力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进水稻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加快建设优质水稻旱育秧示范基地,优质水稻产量及品质明显提高、种植成本大幅降低。

  2022年,全县建成优质水稻订单基地11万亩,优质水稻产业预计新增经济效益6647万元,实现优质水稻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基地建设“三优势”走出粮食生产新“稻”路

  仲秋时节,硕果累累。在梓潼县演武镇上亭铺村,千亩德优4727优质稻进入收获季。稻田里,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成熟的稻香气息扑面而来,勾画出一幅又一幅动人图画(如图)。“德优4727优质稻,在我们这里已经种了四年了。这个品种主要特征是它的产量比较高,亩产能够达到1500斤左右。同时抗倒伏,颗粒饱满,米质也比较好。”演武镇上亭铺村三组村民景文柏说。

  梓潼是传统农业大县,水稻生产基础条件优良。全县耕地面积77.25万亩,水田32.8万亩,农业温光水气资源富足,生态环境优良,工业污染小,具备优良的优质水稻种植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土地整理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公路“村村通”率达100%,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2728处,电力提灌站1031座,实现大、中、微型水利工程全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47.11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增强。2022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22.5万亩,预计总产达到13万吨。水稻生产科技能力坚实,梓潼县农技、农机、植保、土肥、种子专业技术力量强、农机装备水平高,长期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院校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水稻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选育推广、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药化肥绿色双减、绿色防治与统防统治融合等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新技术应用。

  该县以“公司+基地+种植户”订单农业产销对接经营新模式,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以奖代补新机制创建等“四新”建设着手,积极开展水稻试验示范展示,创建水稻高产新品种示范基地3万亩。“2022年,梓潼县选育杂交稻新品种川种优3607百亩示范片,经现场测产,平均亩产高达833公斤,比普通水稻每亩增产283公斤左右,为全县优质稻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梓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龚雪芹说。

  梓潼县水稻产业化经营实力雄厚,全县共有粮油生产新型经营主体240家,以粮油机械化生产作业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主体105家。已建成优质水稻订单基地11万亩,依托陈家河米业、金穗米业、和香米业、四川平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水稻订单收购8万余吨,成功打造“陈家河贡米”“梓潼香米”“和香玉”等多个优质大米品牌。远销重庆、山西、成都、遂宁等省内外城市,年销量达4万余吨,打响梓潼全国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名号,实现粮食安全大局。

  “陈家河米业公司与农户建立了梓潼贡米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以保证稻米品质。每年稻谷收回来过后进行深加工,再包装成陈家河大米、梓潼香米、合家欢香米,销往省内外各大超市,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四川梓潼陈家河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强说。

  项目建设“四规划”推进农业提质农户增收

  梓潼县立足潼江河谷生态资源优势和优质粮油产业发展基础,聚焦现代农业要素配置、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管理运营方式等关键环节,从基础设施、景观打造、田型调整等方面,合理规划实施7大建设工程、40余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潼江河谷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覆盖文昌、宏仁、许州3镇10村,耕地面积1.87万亩,优质粮油种植面积达到1.54万亩。”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发德说。

  首先,高标准建设核心展示区,紧紧围绕“十核十区四轮驱动”总体思路,在文昌镇、观义镇、石牛镇等10个核心镇建立核心展示区,辐射带动全县所有镇(乡)发展优质水稻,在核心镇(乡)依托规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规模200亩以上的优质稻种植核心展示区5个,全面集成推广使用优质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3套,确保优质稻核心展示区水稻集中育秧、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率达到100%。二是大面积推广示范优质稻,在全县16个镇(乡)布局建设10万亩优质稻示范区,分类示范“稻香杯”品种5个,单一品种推广面积达到5000亩;积极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优质稻规模种植模式,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55%。三是高效率提升机械化水平,注重提高水稻在育秧、旋耕、插秧、植保、收获等各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程度,大力推广运用集中育秧、机插秧、无人机植保、烘干等耕种收新技术,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四是高效益组织市场化收购,实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种植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发展水稻订单生产和产销对接机制,保证订单品种单种、单收、单储、单加工,通过订单收购推动实现优质优价,订单生产与收购面积达到90%。

  强化保障“四举措”为稳粮增产保驾护航

  “西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中省扶持资金、社会资本等236万元,成立‘富黎安股份专业合作社’,能够为农户提供优质粮油生产‘耕、种、管、收、售’一条龙服务。”黎雅镇西安村党总支书记王希斌说。

  梓潼县不断夯实组织保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组织机构,优化以水稻为主的优质粮油产业总体布局,在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要素方面予以保障,确保项目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机制体系,大力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新型经营主体在优质稻基地种植、产业示范、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方面,积极配套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推进农企合作,促进产销衔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构建优质粮油产业发展体系。拓宽投入渠道,“大专项+任务清单”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优先支持核心区、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项目担保”等方式,多渠道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县建设。严格监督管理,将示范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考评制度,逗硬考核,奖惩分明。强化属地监管,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全力促进农户增产增收,达到项目预期效果。“通过推广水稻优质品种,推广使用示范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有效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减轻环保压力,提高水稻产量质量,保证粮食安全。”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杉说。

  (林忠伟 文/图)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