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父亲印象
发稿时间:2022-09-25 08:38   来源: 绵阳日报

  □谢首勇(绵阳)

  我来到人世间对父亲的第一次清晰的印象,是在广元步家坝清朝年间修建的那个小小的四合院内。

  记得那一天,父亲对6岁多的我说,在家里要听你妈的话,下一周我带你去读书,就这样,父亲成了我的启蒙老师。在冬天,我们俩沿着广旺铁路,踏石头上面霜冻的枕木,从步家坝走到旺苍卢家坝的前进小学。学校原本是一座寺庙,正对着窗户是一棵粗壮的古树,要几个人才能合围起来。在昏黄的灯光下,父亲教我写字,树叶随风溜进窗户,静静地停歇在我的书本上。书桌的旁边静静地躺卧着一个黑色的长方形小木箱,里面装着我和父亲平常换洗的衣服,也装满了童年的记忆。父亲说,那是从老山上带下来的,专门找了山里最好的漆工,用的是黑色的生漆,几十年都不会生蛀虫。课余时间,我们到附近的山坡上去栽种红苕、辣椒、白菜,也把我们劳动的果实带回步家坝。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带着我们一家三姊妹留在农村。父亲长期在外工作,省吃俭用,连豆油醋都舍不得买,竭尽全力为家里减轻负担。在寒暑假,我们到步家坝的山上去砍柴,一砍便是整整一天。早上很早动身,中午吃一点带的干粮,喝一点儿水壶里的开水或山上的泉水。砍完柴后,又蹬起“八”字脚用力拉车将柴火运回家中……每每看到我们的房屋旁堆满了小山一样的柴堆,心里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步家坝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爬树砍柴大汗淋漓,然而每当柴火煮熟了饭菜,也温暖了我们小小的家庭。

  后来我考上了广元师范学校,父亲用自行车推着那个黑色的小木箱,走过步家坝那个小小的石拱桥,送我去读书。三年毕业后,又是父亲推着那个小木箱把我带回了家。在这三年里,父亲每次都骑自行车到元坝火车站接我,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低头看着车轮在黑色的沥青路上划出的一条条歪歪斜斜的弧线,心里总是涌动着一股暖暖的感动。

  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柳桥中学,和父亲成了同事。父亲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业绩出众,作为老师,他在学校享有很高的威望;作为父亲,我更多地感受着他对家庭坚韧不拔的奉献。他做的豆豉炒肉、油炸汤圆、炒虾片、凉拌菠菜粉条……总让我们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父亲很勤劳,课余时间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开荒种地,琳琅满目的蔬菜成了我们舌尖上难忘的美味。为了让我们吃得更好一些,父亲每周还要骑自行车去八里之外的元坝买菜。一次,他不小心摔倒在路边的沟里,由于年龄偏大,手术时用的钢针无法取出,直到现在,这颗钢针仍然留在他的手臂里,也一直扎在我的心中。

  1992年,父亲把我送到绵阳龙门中学,10年后,父母也来到绵阳定居。时间过得很快,从那时到现在,20年又过去了。由于工作忙,我每周去看望他们一次,但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20年里,父亲为了让我们安心工作,独自照顾着年老体弱的母亲,同时还学习食疗中医养生,密密麻麻写了好几大本笔记。

  父亲很孝顺。年近100岁的婆婆不慎摔倒,在婆婆去世前的那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一直守候在身旁,端水送饭,嘘寒问暖。婆婆去世后,他又独自去又陡又滑的山坡上背垒坟头的灰砖。我怕他累坏绊倒,想到他手臂里的钢针,心疼又着急,只好拿起背篼,和他一起走向那个陡峭的山坡。六月天气,几趟下来全身疲惫。

  前两年搬家,父亲又把那个黑色的小木箱搬进了新居。我劝父亲把那个小木箱扔了,母亲也跟着我说了几句,父亲很固执,冲我们大声嚷:“扔什么?你们总要给我留点念想吧!”我这时恍然想起,只有在我读师范的那三年,那个小木箱才离开过他的身边。

  不知怎的,一想起父亲,坚韧,勤劳,节俭,朴实,孝顺……这些词语便一个个在我脑海里流淌,流淌进我的心底,也流淌进我的生命里,怎么也停不下来……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