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妇科肿瘤这样防!
发稿时间:2022-09-08 10:13   来源: 绵阳新闻网

  对于女性来说,各类妇科疾病的困扰,严重干扰着正常的生活节奏。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妇科疾病很重要,尤其是妇科癌症的三大恶性肿瘤的预防。

  宫颈癌

  女性癌症的头号杀手,近年来,宫颈癌的高发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它主要与过早的性生活、多个性伴侣、HPV病毒感染、吸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

  HPV病毒,全称为人乳头瘤病毒,分为160多个型别,与宫颈癌关系最密切的是HPV16、18两型。性接触为HPV主要传染途径,感染高峰年龄在18-28岁,大部分HPV感染期较短,一般持续8-10月可自行消失;10%-15%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其患宫颈癌风险升高。持续性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首先要消除或减少宫颈癌的致病因素:

  如固定性伴侣、计划生育、戒烟、加强身体锻炼、合理的作息生活等。再者,宫颈癌虽然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首位因素,却是第一个可以通过疫苗注射预防的癌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方法就是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DNA病毒检测。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的筛查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使得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下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约55岁,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

  子宫内膜癌在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腹痛、腹部包块等。

  引起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由于无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又称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初潮早与绝经晚:晚绝经的妇女在后几年大多数为无排卵月经,因此延长了无孕激素协同作用的雌激素刺激时间。

  ◆不孕不育: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其发病风险。此外,末次妊娠年龄越高患病概率也越低。

  ◆卵巢肿瘤:有些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外源性雌激素。

  ◆遗传因素:约有20%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雌激素水平较高关系密切,因此,为了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要注意:

  ◆对于月经异常,尤其是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等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紊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治疗,降低高危因素,防止缺乏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时间作用,造成子宫内膜增生、癌变。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如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病史,应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等相关检查。

  ◆进行激素补充治疗时,要严格遵从医嘱,合理使用,不要滥用雌激素含量高的补品。

  ◆如有口服他莫昔芬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患者,应重视定期妇科检查,如有子宫内膜病变可以早期发现。

  子宫内膜癌只要出现异常症状,通过妇科检查、彩超、诊刮术、宫腔镜等相关检查,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早日治疗,预后还是很好的。

  卵巢癌

  卵巢癌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致死率居妇科癌症首位,对女性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深居盆腔,体积小,缺乏典型症状,难以早期发现,所以早期诊断是一大难题。

  卵巢癌在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约70%患者发病时已是晚期,常见症状有腹胀、纳差、消瘦、腹部包块、便秘、阴道不规则出血、流液等。目前,卵巢恶性肿瘤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尤其是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患者时,亲属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高。

  ◆内分泌因素,如月经紊乱、不孕不育史等。

  约20%卵巢癌可在早期获得确诊,一般是通过常规妇科体检、因腹痛等不适症状就诊时检查或卵巢癌筛查时发现。常用检查有妇科彩超、肿瘤标记物(主要是CA125)、CT或MRI等。因卵巢癌发生的隐蔽性特点,及早预防主要靠定期的体检。

  要有效预防妇科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是金标准。

  (薛丽君 张旭升)

  编辑:练思佳 校对:贾非 审核:李红娟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