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防病养生这样做
发稿时间:2022-09-08 10:07   来源: 绵阳新闻网
  摘要:9月7日迎来白露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转凉的象征。白露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天气逐渐转凉,白天正午时节太阳光照强烈,气温较高,但傍晚之后气温很快下降,昼夜温差较大。

  9月7日迎来白露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转凉的象征。白露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天气逐渐转凉,白天正午时节太阳光照强烈,气温较高,但傍晚之后气温很快下降,昼夜温差较大。

  白露过后,气温降低,早晚温差较大,一不留神就很容易生病。绵阳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冯勇提醒,市民要适时增减衣物以免受凉,同时要防范胃肠道疾病,饮食养生应以“补中气、健脾胃”为主。

  

陈登鹏.jpg

 

  注意早晚保暖

  近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大街上短袖与外套齐飞,有的人甚至上半身长袖外套,下半身短裤,反差极大。其实,这种“乱穿衣”的模式和最近天气脱不了干系。

  进入9月,绵阳以阴雨开场,9月4日开始天气转晴,气温逐步回升,到6日晚白天气温超过30度,7日开始又将持续几天阴雨模式。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最近几天一旦有降雨出现,秋凉的气息就十分明显。

  

于宁.jpg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体质偏阳虚的人要注意保暖。”冯勇指出,这个季节早晚比较凉,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患者症状往往加重。如果不注意保暖后着凉,轻则感冒,重则导致心血管受凉痉挛,诱发或者加重心血管疾病。体弱多病的人和老人最好多穿一件背心,能够保护好心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白露过后,伤风感冒、咳嗽、鼻炎……不知不觉,身边打喷嚏、流鼻涕的人多了起来。冯勇提醒,市民外出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在排队做核酸时,为避免交叉感染,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隔。在早晚间,要注意增添衣物,预防着凉。

  

W020220907487456179920.jpg

 

  防范胃肠道疾病

  俗话说“秋瓜坏肚”,夏季所产水果多属于凉性,如西瓜等,体质偏寒或者脾胃虚弱的人,白露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冯勇指出,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会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对于预防胃肠道疾病,主要是防止着凉,尤其是要防止疲劳后着凉,因为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等外邪容易乘虚而入。同时,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另外,秋季切忌暴饮暴食,过甜、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等。要减少生凉食物入口,多吃熟食和暖食。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

  

W020220907487459943196.jpg

 

  白露养生这样做

  秋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也是一年中天气最干燥、最多变的季节之一。中医认为,白露时节对应的是人体的足阳明胃经,此时饮食养生应以“补中气、健脾胃”为主。

  俗话说“白露白茫茫,寒露添衣裳。”就是白露时要穿长衣长裤,以免受凉。冯勇指出,白露过后,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容易不畅,而且肾气始于足下,脚受凉就会伤肾。因此白露以后不要再穿凉鞋,要穿袜子,以免造成寒气侵入体内。另外,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人还可以养成泡脚的好习惯。泡脚时放一些艾草、生姜、花椒,有温经散寒、止痛祛湿的功效。睡前泡脚不仅可以调养身体,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W020220907487465851106.jpg

 

  白露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节,进入白露时节尤其要保护肚脐。肚脐,是脐带脱落后形成的疤痕,所以肚脐周边组织弱化,更容易受凉。腹部寒气入侵,最先伤及肠胃,故秋季护好肠胃非常重要。饮食益温补养胃,切忌寒凉,以免伤及脾胃,出现腹泻、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

  白露时节的燥气较处暑时更为明显,容易有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等感觉,甚至发生“秋燥”。肺喜润恶燥,所以秋天的外燥最易伤肺。白露时节养肺,最好以食补代替药补,比如银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等。粥和脾胃相得益彰,有助于健脾养胃。

  (朱芯仪 绵报融媒记者 刘晓东 文/图 视觉绵阳 陈登鹏 于宁/图)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