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言
最近,因“投资理财”上当受骗信访的较多,有的情绪激动,硬要信访部门给个说法,尽快追赃挽损。殊不知,“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矛盾处理难度会很大。信访先要信“法”,还要合理表达诉求。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但信访不是万能的,有的事项单靠信访部门,很难彻底解决问题。比如,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网络传销,这些社会乱象的治理,涉及刑法、民法、经济合同法等诸多法律法规,牵扯公检法、金融、民政、市场监管多个部门,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整体联动、合力攻坚。倘若只信“访”,不信“法”,哪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况且,信访有信访的边界、信访的规则。随着时代的进步,信访之“法”,越来越完善。今年5月新修订实施的《信访工作条例》《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对如何依法依规信访,如何合理表达诉求,均作了明确规定。现实中,有的滋事扰序、缠访闹访,触碰法律底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种“信访不信法”,实在划不来。信访,就要信靠这些法律法规,遵守秩序,逐级办理,由下而上,合理表达诉求,千万不要想着一步到位,“一口吃个胖子”,想着往“上”走就解决问题快。信息网络、书信、电话、传真、走访,这些形式也可表达诉求。对于共同的信访事项,应推选代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反映情况。
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化解风险,这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法治素养。剖析投融资领域信访案例,有的相信熟人,对从天而降的“好事”深信不疑“加盟投资”;有的贪图高额回报,抱着侥幸“暴富”和从众心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凡此种种,是法律意识淡薄,盲目投资所致。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根“法”的弦应在工作中、生活上都要时刻绷紧。只有强化法律意识,筑牢“防诈墙”,才能守好“钱袋子”。
信访先信“法”,信访时做到懂法、守法、用法,表达诉求依法有序,理性维权,不触碰法律底线,才能真正让自己合法权利得到保障。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