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收到侯军兄从北京寄来两本书。一本是他的新书《雪霁》,一本是雷健兄的《书中听乐》。
我跟雷健兄并不直接认识,因为侯军兄的关系,他赠我新书,真是“人在家中坐,好书自天来。”
打开书,照例先读序与后记。侯军在序中如此描述雷健:我俩时常一起参加全国报纸副刊界的采风活动,每次看见他,他总是塞着耳机在听音乐;偶尔同行之间聊起与音乐相关的话题,他本来在一旁假寐,闻听顿时双目炯炯,兴致勃发,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一张老脸笑得稀烂”(雷健的口头禅之一)。
“后记”中,雷健说:“喜欢并爱上西方古典音乐,始于懵懂少年时。尽管从未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但西方古典音乐已成我的挚爱。”
“这是‘爱之者’写的书,一定好看。”一边如此想,一边从第一篇开始读。读了约一半,即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推荐短帖:“向所有朋友推荐这本罕见好书──书中听乐。我读了约一半,篇篇精彩,篇篇有所得。已好多年没有读到这么好的古典音乐书了。”
接下来,几乎是一口气,把全书读完一遍。结论是:推荐对了。
此书好在哪里?
第一,它能激发你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与好奇心。书中写到的曲目,虽然大多数是熟悉的,但读了书,发现有太多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忍不住便会去把乐曲找来再听、细听。例如,苏佩(F.V.Sup-pe)轻骑兵序曲(LightCaval-ry),我曾亲聆过曹鹏先生(他是我正式拜的指挥老师)带高雄市交响乐团排练、演出此曲。读了“军营柔情”篇后,忍不住上网找来此曲,对着总谱再听一遍,印象自然深了很多。
第二,书中有大量重要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历史常识、作品的写作背景、演出的所经所历等。这些常识,不要说一般外行人,就算是像我这种吃了一辈子古典音乐饭的人,也普遍欠缺。例如,很多人都熟悉的《索尔维格之歌》(此曲曾被我编进黄钟小提琴教材),可是却从来不知道它背后有着那般凄美、痴情、无私、奉献的故事,也不知道它的歌词如此动人。
又如保罗·杜卡的交响诗《小巫师》,也是曹鹏先生常演出的作品。我亲耳听过曹先生在演出时解说此曲,所以印象很深。可是,直到读了“闯祸的小巫师”一文,才知道作曲者杜卡先生,竟然是冼星海的作曲老师。如果没有这位法国老师,说不定就没有中国的《黄河大合唱》呢!
第三,书中提供了大量古典音乐的各种资讯资料,它们像种子一样,会发芽,会蔓延开来。例如,在“惺惺相惜的大师”一文中,我知道莫扎特从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第33号中,学到了创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便上网去找海顿这组作品来细听。无意之中,发现在一组名为ArielStringQuartet四重奏组,把海顿的作品演释得十分动人,而且背谱演奏。这个无意发现,让我又多了一个音乐“营养”来源与一群同行“老师”。真是开卷有益!
第四,书中写到的古典音乐作品,大多数与文学有关,甚至是文学作品的音乐诠释。这让我大有“吾道不孤”之共鸣。因为我本人所写的音乐作品,也绝大部分与文学作品有关系。例如,《神雕侠侣交响乐》《萧峰交响诗》等,都是从金庸武侠小说中得到创作灵感;大量为古今诗词所谱写的艺术歌曲,更是直接用音乐去诠释诗意。两相对照,如遇知音,乐何如之!
再次向所有古典音乐爱好者与古典音乐工作者,推荐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系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神雕侠侣交响乐》、《萧峰交响诗》、歌剧《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