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大约55万人因心脏骤停而发生猝死,其救治成功率不足3%。”7月11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为让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急救的人能得到最快速、有效救治,市红十字会日前在市集中办公区、南山中学、汽车总站、万达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安装了26台AED急救装置,并对投放点管理人员进行AED使用及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绵阳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周蓉介绍,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英文缩写,它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识别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如为可除颤心律,AED可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电流经过心脏,以终止心脏所有不规则、不协调的电活动,使心脏电流重新自我正常化,被誉为心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有人发生心脏骤停时,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对患者进行抢救,能及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据介绍,市红十字会对我市公共场所AED配置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需求情况,发起“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公益项目。在市工商联、市住建委、经信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动员我市爱心企业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同时上线腾讯“99”公益平台,发动社会公众踊跃参与奉献爱心。项目旨在通过社会捐赠在我市公共场所配置AED,以降低因突发意外而导致猝死的比率。该项目还荣获四川省首届红十字公益大赛一等奖。
张周蓉告诉记者,下一步,市红十字会还将加大AED使用和急救技能培训力度,推动救护培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提升市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绵阳交发汽车客运公司工作人员说,“以前遇到突发情况时,因为我们不是专业人员,只能帮助其打120来进行施救。有了AED以后,我们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了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在突发情况下挽救旅客生命。”
延伸阅读
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如果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应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挽救其生命的关键步骤。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患者平卧,安抚焦虑和紧张情绪。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或有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如公共场所具备AED,可尽快根据情况进行AED电除颤。
如不具备以上条件,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因恶心、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如果只有一人陪同,可在等待期间,尽可能联系1~2位亲属或朋友,避免患者至医院后因人手不足延误治疗时间。
(何晓芳 绵报融媒实习记者 王傥 文/图 综合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