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正文
丁灵芝: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取得实质性进展
发稿时间: 2022-07-04 08:33    来源: 绵阳日报

  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其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出“要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今后五年重要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增进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认同,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人人皆可以获得并享有财富,公平正义是其内在要求和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生产方式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财富生产的目的性,要求财富生产要以使用价值为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从这一目标出发,新发展阶段下的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不是少数地区或一部分地区,是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奋斗”的基础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

  共同富裕的内容是物质财富和精神富裕的全面共享。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相对概念,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富水平的不断增加,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将体现为全方位、全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共享,最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新发展阶段下的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既包括了物质财富的充足,也包括了精神生活的充实,而精神生活的充实主要体现为能够共享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生存环境等多维度的内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通过建设教育强省、卫生健康强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等举措提升人的全面发展能力,从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共同富裕的方式是更加平衡的发展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人民享有参与财富分配的权利。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指出,生产关系代表着财富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财富的分配方式被表现出来。新发展阶段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与之匹配的是更平衡更合理的分配格局,在区域层面集中体现为协调发展,在个体层面集中体现为橄榄型分配结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支持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战略规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和平衡发展。同时,合理的分配结构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新发展阶段下的共同富裕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保持在较低水平。对此,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了一系列惠民生、暖人心的制度安排,通过持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递增计划和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等措施提升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引导全省人民勤劳致富、发展致富和创新致富。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求在更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建和共享的结合,在更普惠层面上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富裕的结合,其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