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是绵阳的城市基因,而以长虹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正是绵阳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且在近期捷报频传。
●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围海关总署出台的《首批“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培育名单》,四川仅有15家。其中绵阳5家(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禾大西普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占据三分之一席位。
●长虹AI实验室论文《一种探测移动机器人定位错误的序列决策方法》(以下简称《论文》)被IEEE国际智能车大会接收。这也标志着AI实验室相关研发实力开始看齐业界领先水平。
●长虹AI实验室代表长虹控股集团牵头申报的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系统”获得批复。此次项目竞争中,全国60多个团队申请,最终只批复了4个。
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
作为绵阳龙头企业,长虹一项项重大创新成果的诞生,展现的不只是长虹作为一家企业的发展实力,更体现的是绵阳当地的科技创新水平。
据了解,IEEE国际智能车大会是全球智能车科研学术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顶级大会。长虹AI实验室的《论文》之所以被接收,则源于《论文》在评估移动机器人定位可靠性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据长虹AI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刘孟红介绍,如何评估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可靠性是机器人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论文中长虹提出了基于序列决策框架评估移动机器人定位可靠性的方法,并由长虹AI实验室数学系博士孙量完成了数学理论的详细推导。该方法可应用于复杂真实场景中评估移动机器人定位可靠性,使得机器人具备更加自主与安全的导航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长虹AI实验室实验成果
另外,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长虹AI实验室也为机器人装上了“火眼金睛”。“它可以精准定位、检测、识别出生产中存在的细微质量问题,并及时进行预警拦截处理。”长虹AI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刘明华向记者介绍,长虹研发的“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系统”主要面向连接器和机械制造行业而设计,目标检测精度最小可达微米级。
“它的应用可完全替代人工目检,形成行业新的质检标准。”据刘明华介绍,投用后,仅针对连接器行业产生的经济效益预计就可达2000万元。而随着后续该系统功能扩展,其应用场景将大幅增多,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AI实验室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庭的‘根技术’,聚焦创新突破,不断提升创新能级,为长虹为绵阳贡献更多的核心技术。”有关人员表示。
而这些,仅是长虹科技创新成果之一,在新能源材料、信息安全等领域,也涌现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并加速产业化应用。
长虹技术中心
科技创新是企业第一动力。自成立伊始,长虹便带有明显的科技基因。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长虹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力以及创新环境、创新生态的培育。
近年来,长虹通过灯塔实验室、竞争力实验室、技术生态圈三层研发体系,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储备技术成果。同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MIT、宝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巨头企业建立技术合作,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鼓励各地‘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这给长虹研发体系明晰了接续奋斗的方向。”长虹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饶彬彬说,长虹将赓续创新基因,聚焦产业高端和科技前沿,积极融入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巩固成熟产业,拓展新兴产业,形成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绵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绵报融媒记者 赵利宾 视觉绵阳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