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正文
陈君锋:深度挖掘三线建设文化资源 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动力
发稿时间: 2022-07-04 08:33    来源: 绵阳日报

  深入挖掘绵阳丰厚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加强系统性保护、利用、开发三线工业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并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强调,要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绵阳具有深厚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奠定了文化强市的基础。这些三线企业所创造的文化遗存璀璨,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使得绵阳具有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的独特优势。因此,深入挖掘绵阳丰厚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加强系统性保护、利用、开发三线工业遗产,以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方式,谱写绵阳文化强市新篇章,已为当务之急。

  进一步做好绵阳三线建设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传承弘扬的顶层设计。一是科学梳理绵阳三线建设的历史文化脉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用好四川红色资源,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多渠道多声部讲好四川故事”,深度还原绵阳三线建设历史脉络,凝练文化内核。二是不断完善绵阳三线建设历史文化档案。在完成三线建设博物馆选址工作,开始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设基础上,同步对绵阳市境内的三线工业遗产、三线企业全面普查,为绵阳市三线建设研究,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存、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档案支撑。三是科学阐释绵阳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培树和学习宣传三线建设先进典型,尤其挖掘三线劳模的家风家训,以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继续加大绵阳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存、工业遗址的保护力度。一是加强立法保护。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存、工业遗址都是不可复制的宝贵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要以立法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地方性法规的确立,将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二是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保护政策。依据国家、省、市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存、工业遗址评定的文物等级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以提升这些文物的影响力,使其真正起到发挥绵阳城市宣传的品牌效应之作用。三是多部门协同合作,深入三线建设资源的保护。组建各部门联合工作组,加强三线文物普查、科学认定以及合理保护,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尤其是要采取措施,抓紧访问仍健在的三线建设领导者、参与者,使其成为编写绵阳三线历史、讲好绵阳三线故事、传播绵阳三线精神、传承三线劳模家风家训的“活材料”。

  不断创新绵阳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模式、宣传教育形式。一是不断结合绵阳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唯一科技城等名片,实行文旅融合,开创富有绵阳特色的精品红色旅游项目,精心设计打造三线景点与其他红色景点、自然景点的联动路线,讲好绵阳历史故事、三线建设故事、风土人情故事,使其形成联动效应、叠加效应,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让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绵阳的古风古韵、风土人情,更能了解到绵阳的红色基因、三线建设基因,以赓续和弘扬三线精神,红色血脉。二是探索多样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育人作用,为绵阳可持续发展育人铸魂。绵阳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绵阳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开发利用,成为一门课堂教学课程,通过各级各类教育,将三线精神等精神涵养融入到道德体系建设当中。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开设三线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等活动,积极将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三线建设基因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加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创新乡村振兴旅游模式。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发挥绵阳科技城数字技术优势,将三线建设历史文化数字化升级,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虚拟体验,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将三线建设基因烙在群众的心坎上,形成渗入血液的红色印记。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