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超载200%以上的货车在江油被查,随即,绵阳市范围内展开针对砂石行业源头监管及路面管控的专题整治,规范大货车通行秩序;
曾经3年死6人伤3人的三台县潼川镇胜丰村“事故弯”在今年1月底、2月初经过一场“手术”,村民们感慨:“现在过马路心里踏实多了。”;
游仙区沈家坝北街一处D级危房住了7户人,媒体曝光后第二天,他们全部搬离;
经开区中川兴达市场安全通道被占、气管老化,经相关部门排查后,安全通道畅通了,液化气管统一更换;
……
城市因安全才美好,点滴变化记录着绵阳狠抓生产安全的决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坚决扛起守护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从严从实、责任到人,努力消除江油“1·2”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不断筑牢安全发展“地平线”的同时,也守住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红线。
数据折射出生动实践的成果:今年1至5月,全市事故起数减少13起、下降59.1%,死亡人数减少12人、下降42.9%,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同比“双下降”。
夯实制度保障,答好“基础题”
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人一律先停职再调查,严惩“纸上有责、工作不负责,口中有责、肩膀不担责”等行为,截至5月底,全市安全生产领域被追责问责的乡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11人。
问责不是目的。在安全生产领域,“拿出硬态度”才是市委、市政府对“责任重于天”这句话最好的回应。
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4月18日,市安委会制发《绵阳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年”工作方案》,制定市级督办任务清单,明确29个市级重大风险点位,提出管控措施108项;4月26日,《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印发,聚焦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内容、实施方式6方面内容;5月12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的实施意见(试行)》印发,提出42条贯彻意见、34项工作任务……
一系列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落地绵阳,这不仅是我市全方位防控各类安全风险的“顶层设计”,也成为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企业及全社会各个层面对标对表履职尽责的“操作指南”。
全市上下扣紧安全“责任链”,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职能部门狠抓目标任务落实,狠抓重点领域推进,狠抓安全责任到位,狠抓安全监管执法,狠抓防灾减灾和应急准备,成绩斐然——
市道安办面向社会公示第一批133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现已全部得到整治;全市3237家企业开展自查自改,查找问题隐患6420个,完成整改5088个;开展春节等重要时段综合督导,检查单位300余家,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45个;开展“护安2022”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415起,处罚款460.515万元,责令停产整顿23家……
勇担当善作为,拿稳“关键分”
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制度还不够,唯有深入贯彻落实,才能让制度形成实效。职能部门纷纷动了起来——
《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印发后,全市13个县(市、区)、园区及住建、经信、交通等19个市级牵头部门均已制发大检查工作方案,各行业领域实现“全覆盖”排查;
住建系统全面排查燃气器具经营场所和自建房安全隐患,深入推进“敲门”排查和“清零”攻坚,入户排查166万户,发现问题隐患20万户,整改完成18.4万户,排查城乡房屋4.4万栋,发现隐患1600余栋,整治完成260余栋;
交通系统抓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制定并落实道路交通“铁腕”整治18条措施,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0%;
林业系统抓森林草原防灭火,做好源头防范、火源管控、会商预警、应对准备,坚决守住了“两个确保”底线,实现了全市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
……
一场场精准科学的系统整治,一项项雷厉风行的执法检查,一次次勇往直前的攻坚克难,无不镌刻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深深履印。面对重大、突出隐患问题,各职能部门敢于“唱黑脸”“扯袖子”,采取发警示函、约谈、公开曝光、挂牌督办等多种措施及时跟踪整治,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可喜的变化在悄然发生,在绵阳,安全生产工作不再是应急管理部门唱“独角戏”,已成为安委会成员单位、所有企业的“大合唱”。齐抓共管下的绵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用好舆论监督,抓住“丢分点”
三台县潼川镇胜丰村“事故弯”在3年时间里造成6死3伤,一度让村民和过路司机“如鲠在喉”。
今年1月24日,绵阳观察刊发《岔口多、超速多、警示牌缺乏,国道247线三台段“事故弯”隐患何日能消?》一文。几天后,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回访,发现路面已增设多处停车让行标志、黄慢指示灯、限速标志牌等,并完成非机动车道和震荡标线的施划。
时间往前一天。1月23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组织市级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工作,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主动引入媒体监督,促进问题整改,强调要通过“找真问题、拍实镜头、拿硬态度”,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安全隐患问题入手开展大曝光。至此,一场舆论监督攻坚战在绵阳打响。
绵阳日报社推出“绵观辣1度”专栏,聚焦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消防燃气安全和自建房安全,站在推进工作的立场上,通过媒体视角,曝光一个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痛点”。
《墙体开裂、违规搭建……这样的自建房太危险,但他们住了很多年!》《有烟火气,没安全感!江油建兴综合市场用电用气不规范》《“就快修了”“在往上报”成相关部门口头禅!三台这两条路安全隐患何时消?》《山体滑坡威胁绵江路龙门段!6年“观察通行”,还要“观察”多久?》……
篇篇报道一语中的、直击顽疾,群众反响强烈,后台留言量剧增,数条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新闻线索源源不断。“绵观辣1度”成为绵阳人投诉、反映、建议的又一重要渠道,也成为市委、市政府迅速打开安全生产工作突破口的“情报员”和“观察哨”。
曝光不是目的,推动问题的解决才是根本。各级各部门直面曝光的问题,积极主动回应,迅速整改:2月8日,记者回访梓潼县石牛镇清华村和长卿镇灵童村路口,红绿灯已安装完成,双向路面也增设了减速带和限速标识。“有了红绿灯,这个路口改变太大了,为政府的工作效率点赞。”清华村村民魏蓉说;3月2日,科技城新区上马·望蜀苑燃气安全问题得到整改,14家餐饮店安装了燃气报警装置;3月9日,记者回访平武煽铁沟大桥,这里已经新装了测速设备并重新规划了标志标线……
截至目前,“绵观辣1度”已曝光点位43个,发现问题隐患96个,整改完成92个。
坚持行稳致远,做好“加试题”
安全生产反映的是民生,体现的是民本,蕴含的是民心。在一系列“组合拳”下,群众看到的是事故少了,隐患消了,风险降了。
5月,绵阳市民王德映从城区返回北川老家,一路上,他感觉开车更加踏实安心了,“以前满载的大货车又多行驶又快,开车都要小心避让。‘百吨王’过后,全市大力整治货车超载超速等‘老大难’问题,成效显著,我们回老家的路上添了一份安全感,对绵阳这座城市也更有信心。”
居住在平政桥附近的市民曾智蓉也为绵阳看得见的“安全感”点赞。她说:“以前,家附近的万宝市场里二手家具堆得满满当当,商家还直接在家具旁生火煮饭,隐患大得很。曝光后,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立即整改,整个市场的消防设施和制度都进行了升级,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心里踏实多了。”
有同样感受的不止王德映和曾智蓉。从“绵观辣1度”后台留言就可见一斑:立说立改,为绵阳速度点赞;生活在绵阳很幸福,安全感爆棚;消除了我们小区几百户居民的安全隐患,这下大家睡觉踏实多了;安全是天,生死攸关,我们留言提出的安全隐患已经得到解决,真正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
职能部门也是安全生产的受益者。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办公室主任李江深有感触,他说:“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让职能部门有的放矢,舆论监督也倒逼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试想,如果每一项工作都落实落地,每一个安全问题都及时有效解决,那么,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度只会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
安全,是生命之本,更是幸福之源。指标“双下降”代表的是过去的努力,未来,这条“安全之路”上还有更多沉甸甸的责任,延续幸福安稳,绵阳还有很多要做。
市委、市政府将按照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扣紧自然灾害“防、抗、救”责任链条,聚焦危险化学品、燃气、自建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矿山、金属冶炼、民爆、水电站、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全面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同时,有序开展应急演练、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知识培训等活动,下沉社区、学校等,多方位、多维度、多领域掀起“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绵报融媒记者 文宇 尹秦 实习记者 曾晨)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