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正文
"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培育名单 绵阳为何能独占三分之一,居全省第一?
发稿时间: 2022-06-03 08:26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全省15家“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培育名单

  绵阳为何能独占三分之一,居全省第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就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时,从绵阳海关传来好消息,在成都海关确定的全省15家“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培育名单中,绵阳占5家,占比三分之一,居全省第一。

  “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的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代表。在这份分量十足的重点培育名单中,绵阳为何能占到三分之一?

  注入产业科技基因,筑牢科技创新“底盘”

  我市5家纳入重点培育的上榜企业,分别是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禾大西普化学(四川)有限公司。5家企业作为我市优势产业的代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科技创新,且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我市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和四川省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基因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血脉。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长21.9%;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增长25.9%。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企业,令我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之路,底气更足、成色更靓。

  多维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提增量,补短板,激活力。为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我市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邀请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年轻干部和科研工作者任科技助理,全职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招院引所等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科技助理对我们帮助很大,工作也很务实,通过市科技局等积极协调,在去年人才工作站基础上,今年正准备建立博士工作流动站服务企业,助力公司产品技术转化和加快升级。”龙华光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前不久,我市出台的《绵阳市加快集聚创新人才十条政策措施(暂行)》,发布史上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一系列人才政策得到科技企业高度评价。

  “看到里面的安居补助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政策,真的是干货满满,有助于我们招引到更多高层次优秀人才。”四川长虹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市乘“云”而上,打好培育和服务企业主动仗。在最近我市人才招引中,多家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十分关注绵阳人才落地政策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为多家“专精特新”公司也进行了“云上”解答。“我们注意到,绵阳正在推进‘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的建设,这也将有利于公司更加便捷的汇集各类竞争资源,更加高效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绵阳一家精密设备公司负责人说。

  政策服务“双管齐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泉。下一步又该如何发挥科技城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优势,培育更多更强的“专精特新”企业?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从政策、服务“双管齐下”,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扶持和示范引领,着重加强制度创新、实施精准扶持、集聚服务资源,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梯次培育机制方面,已将75户企业纳入“小巨人”后备库,将33户企业纳入制造业单项冠军后备库,培优配强,推动企业发展上新台阶。在政策支持上,除了积极落实国省相关优惠政策,我市也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小巨人”。按照《绵阳市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我市对新入选四川省“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奖励20万元,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奖励50万元。在精准服务上,市经信局通过委托第三方,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项目申报辅导,覆盖60余户“专精特新”企业,还将联合市金融工作局、市中院等部门,开展企业上市融资专题培训会、法律进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等。

  对于已上榜“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培育名单的5家绵阳企业,绵阳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这5家企业将得到海关的重点信用培育支持,有望成为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绵阳外贸企业发展提档升级。(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