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快提醒家中老人防范这些骗局!
发稿时间:2022-05-18 16:56   来源: 平安绵阳

  互联网时代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老年人对新鲜事物接收能力较弱

  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

  极易成为被诈骗的对象

  作为老年人应当如何防骗呢?这份防诈指南请收好!

  投资养老类常见骗局

  “投资理财”骗局

  骗子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然后告诉老人他们有个“养老服务”的项目,“投资一定金额可享受利息,投资越多,福利越好”。

  但实际上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骗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PS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掏空他们的钱包。

  “以房养老”骗局

  骗子以“房本在家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还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不耽误老年人自住或租住。

  实际上,骗子会将老年人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后续,当入局老人数量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贷款公司和职业放贷人的债务催收,乃至被逼卖房还债。

  “消费返利”骗局

  骗子以消费返利的方式诱导老年人大额消费,现场发放粮油米面,更有甚者还会承诺免费旅游等额外福利。

  这种骗局完美利用了老年人的“占小便宜”心理,从本质上看,还是骗子利用言语获得老年人信任后的“空手套白狼”。

  养老服务类常见骗局

  以“养老服务”为由,非法集资

  诈骗分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高额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引诱老年群众加盟的骗局

  诈骗分子以加盟养老公寓、酒店或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承诺给予高额回报或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入伙”。

  引诱购买养老产品骗局

  诈骗分子打着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入资金。

  社保类常见骗局

  发放社保补贴骗局

  不法分子电话联系受害人以要发放社保补贴或者办理社保“优惠”转档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并缴纳一定的手续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社保卡异常骗局

  谎称受害人社保卡故障或者在异地刷卡,被社保局锁卡,要求受害者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信息;或者声称为防再次被盗须办理转款手续诱使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账户。

  冒充类常见骗局

  冒充公检法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打电话表明身份,编造受害人涉嫌银行卡洗钱或以账户异常资金不安全等情况,要求其将名下账户所有钱款转至所谓的“安全账户”。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某购物平台客服或物流客服,谎称受害人购买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或包裹丢失,需要退款赔偿,有些老年人不懂如何操作,诈骗分子便会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甚至让老年人在各大平台进行贷款,将钱转入他们提供的账户。

  冒充亲朋好友骗局

  诈骗分子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及通讯录信息,冒充亲朋好友,混淆视听,打着急需用钱的幌子(例如:xxx住院、出车祸、做手术等),抓住人性的软肋,让你向其或其提供的账户里赚钱。

  1.不要贪图便宜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2.提高法治意识

  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3.树立安全思维

  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4.警惕上门推销

  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5.保持警戒心理

  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6.不要轻易动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报警求助。

  7.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

  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有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