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梨花开处是吾乡
发稿时间:2022-04-17 09:04   来源: 绵阳日报

  □济石(三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比喻雪花积压在树枝上,像梨花盛开。然而,人们读到这首诗时,脑海里呈现的画面,完全是春二三月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似雪不是雪,基本与雪无关。

  日常画画写生,我去过很多个梨园农家乐,寻觅梨花满山的意境。可梨园的规模都太小,如三台县城凤凰山以前就有个梨园,一大片梨树,里面穿插几株桃子树。每当花儿盛开的季节,几朵粉色的桃花在洁白的梨花丛里,分外妖娆。不过这片梨园,不过数百株,哪能用“千树万树”来形容呢?于是,追寻那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一直陪伴我走过青春岁月,步入中年序列。

  偶然的一个机会,得知北坝镇芙蓉村有一个梨园坝。起初,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地名,或如同一般的梨园,观赏性不强。可当我怀着反正就是去一趟的想法,走进这个梨园,却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梨园坝种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说近一点,那也是在清朝雍正年间,谢氏人家从青冬坝迁徙到这个依山傍水的宝地落脚,在原梨树园子的基础上,再次遍种梨树。

  目前,数千株梨子树大约三五年树龄,但更对我胃口的是老得都空了心的那100多株梨树,可有三五百岁了哦。几百岁的空心梨子树,依然一样的花儿盛开,一样的硕果累累。更令我着迷的是树形,虬枝盘旋,枯树着花,显出一种特别的韵味,对我们热爱书法国画的人而言,有很大的启迪。

  谢家的长辈老人说起老祖宗种梨卖梨的故事,带着几分自豪侃侃而谈——梨子摘下来后,装进竹笼篾筐,上船顺着涪江走水路,下重庆赶武汉,甚至到上海,我们的梨子品种多,口味好,卖得远……梨园坝的梨子分为丰水梨、脆冠梨、芝麻梨和白梨子。说起这白梨子,深受上海沪剧艺术家们喜爱,沪剧名角王筱新、卫鸣歧等戏剧艺术家练声护嗓,少不了这洁白的雪花梨。

  梨园坝卖梨子,有着不一样的法子。他们把梨子果果从树上摘下来后,不是用秤过磅,而是用手捏一把,二指、三指、四指……这样分大小,按照捏出的大小论价。从清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梨园坝的人几百年都沿袭这个方式论价交易。

  梨子丰收的时节,从过去的大船小船码头囤货,再到解放后大车小车坐等梨子下树,那丰收的景象,已经不再敢多想。

  星光如梭,新时代新农村的梨园人,多个产业发展,在梨树周边种植枇杷、油菜。春日的梨园坝生机勃勃,金灿灿的油菜花,洁白的梨花交相辉映。待到盛夏时节,这千树万树的果实,将从这沃野之上,流通到城市里的市场上,搁在每家每户的果盘,甜蜜着生活,滋润着歌唱家的嗓子,或者放入酒缸里,泡一坛文人的豪气,写几句关于这个春天的某种情愫。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