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四方不中”成笑谈 悠悠文星塔见证安州人才荟萃
发稿时间:2022-12-18 09:0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安昌江畔,文星阁下,愉快的歌声飞满天。”近日,刘敬原带着父母来到文星阁溜达时,哼唱着自己在花荄中学(现安州中学所在地)读书时写的一首歌,“谁说四方都不中啊,看看现在的安州大地,人才荟萃,名人辈出。”

 文星塔

  “安昌江畔,文星阁下,愉快的歌声飞满天。”近日,刘敬原带着父母来到文星阁溜达时,哼唱着自己在花荄中学(现安州中学所在地)读书时写的一首歌,“谁说四方都不中啊,看看现在的安州大地,人才荟萃,名人辈出。”

  刘敬原所说的“四方不中”,是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因字音同而意思大相径庭,被认为不吉利,再难出人才高中及第。不过,人杰地灵的安州,历来就不乏人才,“四方不中”也就仅仅被人们当作一个谈资而已。

  200年无人高中 修建文星阁聚文气

  安州区文管所所长杜伟介绍,文星塔原名文星阁,位于安州区花荄镇白鹤林社区。站在高处看去,文星塔整体形如饱蘸墨汁的毛笔头,上点星天。“文笔插江水倒流,辉腾奎璧映安州。云梯缥缈丹霄近,雾阁峥嵘紫气浮。得意何曾伸骥足,奢心我欲占鳌头。从今快遂登龙愿,策献天下待凤楼。”清代陈凤翥曾这样描写文星塔。

  说起文星塔,杜伟如数家珍。文星塔于清道光十六年至光绪十六年建,原塔为十三层,空心土砖石塔,平面呈正方形,边宽8.95米,高28米。除第一层用条石外,其余十二层均用土砖叠砌至顶。塔内西壁存有“清光绪十六年续修文星阁的题记”。1984年,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12”特大地震,文星塔垮塌,只剩一层半。地震后进行了加固、重修和环境整治,文星塔既保存了文星塔地震遗迹,又恢复其本来面目。“此塔是安州区唯一的一座文风塔,保存意义重大。”杜伟说。

  说起文星塔的修建,《安县志》记载,早在宋代宝庆年间,安县一举考取了三名进士,名噪一时。到明洪武、万历、崇祯年间,也相继有人中进士。但从明末到清嘉庆的近200年间,安县再未出过进士。清道光十六年(1836),有士绅有感于200年来家乡无人高中甲榜,遂联名向县知事彭作籍倡议,募资修建一座聚文气、镇风水的楼阁,以接天上文曲星之灵气,兴文教化,广出人才。彭作籍顺应倡议,主持建成文星阁。清光绪年间,文星阁经两次增建,由原来的1层增至13层,成为28米的塔式建筑,改名文星塔,成为安县地标性建筑并屹立至今。

  讨口风期望四方中 图吉利坚称都不重

  有记载说,文星塔为密檐式六角攒尖顶空心砖石塔,坐北向南。其身为塔,故名文星塔,顶如阁,又名文星阁。

  文星塔前后历经50余年建成。《安县志》载,清道光十六年(1836),由知事彭作藉始建阁一层;光绪四年(1878),由邑人周垲修、林旭高等筹募建七层;光绪十五年(1889),由林根禀请知事宋德泽又筹募建五层;光绪十六年(1890)七月初七日竣工。塔身下12层平面为正方形,底边宽8.95米。第一层用条石垒砌,劵拱式塔门。一层以上塔身用土砖垒砌,塔体外面纯白色,塔檐由乌黑色的青砖叠涩而成。内建有木楼6层,沿楼梯可登顶。双层开拱形顶望窗,单层有几何图案。从第三层起,逐渐向外呈弧形扩张,到第七层逐渐内收。至顶建阁,六角攒尖,灰黑色筒瓦,飞檐之处挂铃铛,宝顶为多级葫芦形,阁内早年塑有魁星神像。

  文星塔修建完工时,乡绅向修建的匠人讨口风,问“哪方中”,期望匠人回答“四方都中”,希望安县从此人才辈出。不想修建的匠人以为问的是哪方重心偏移,遂非常坚定地说“四方都不重”,意思就是楼阁平稳、坚固。匠人的回答让在场乡绅黯然摇头不已,以为安县自此再难出人才。

  刘敬原说,在自己读中学的时候,也有老师在课堂上讲起这个故事。当时老师还说,文星阁是李调元读书处,安县后来又出了沙汀、萧崇素等名人,所以“四方不中”的说法听听就可以了,不必当真,鼓励大家要在文星阁下好好读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谋发展大力育英才 文星塔见证人才荟萃

  筹资修建文星阁的乡绅看不到的是,安州这片土地上,人才不断涌现,名人不断走向全国,其中人们熟知的就有李调元、刘稚琳、陈开茂、蔡朝兴、沙汀、萧崇素等。

  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一直是安州区非常重视的事。近年来,安州区大力实施“英才计划”“育才计划”,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80余名;着眼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办好基层党校,搭建“1+19+N”培训体系,完成集中培训班92期、覆盖普通党员1.5万人;着眼农业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头雁领航”、农技人才“一五三”计划,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6203名、高素质农民297名。最近4年来,安州中学近5000名学子考上大学,其中约1400人考上重点大学。

  同时,安州区紧盯产业定位,以政企合作联动引才、招商引资同步引才、创新理念精准引才为抓手,着力实施产业人才集聚工程,推动人才要素向园区集聚,跑出人才引进“加速度”,目前已帮助企业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195名。今年以来,绵阳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并组建全省第一个人才发展集团。安州区积极行动,前不久,安州区招才引智南京专场活动举行,吸引近300名人才参加,收取简历约100份。

  (绵报融媒记者 刘毅 文/图)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