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留住文化根脉 传承文明薪火——走访李调元的安州印记
发稿时间:2022-04-03 07:59   来源: 绵阳日报

  

位于安州文化广场的李调元像

  “叔侄一门四进士,兄弟两院三翰林”,赞誉的就是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家族取得的非凡文化成就——推动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承,对巴蜀文化复兴和清代学术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组织川剧伶班,着力扶持、大力推动川剧的兴起;融入对川菜、江南菜等饮食文化的独特见解,编撰了第一部川菜菜谱,为本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0年,经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确定李调元为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他既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对雅俗文化都有贡献,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他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身体力行的弘扬,既推动了蜀学文献的整理、巴蜀文化的传播,又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普及,非常了不起。”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王川教授这样评价李调元。

  4月初,记者走访了安州区塔水镇李调元故里,探访调元文化的根脉与传承所在。

  研讨 畅通调元文化传承渠道

  在李氏后人、现宝林小学副校长李晓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安州区塔水镇童山村6组的李调元墓。在这里,一座八面菱形石墓规模恢弘,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静卧着去世了两百多年的清代才子李调元。墓碑上刻着“大清翰林李公调元之墓”,碑额上刻高浮雕二龙戏珠图案。201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墓为文物保护单位。

  离翰林墓不远的童山村4组,就是李调元出生的李家湾。公路边,是当地群众所塑的李调元像,附有李调元生平。旁边一座小庙里,塑有李调元坐像,香火不断。寺庙的墙上,记录着万卷楼、李氏老宅被毁等民间传说。后面,就是李氏宗祠和李家老宅屋基,这里是李调元出生地,也是李家祖屋,相继走出了李化楠、李调元、李鼎元和李骥元,留下“一门四进士”的传奇。

  在安州区塔水镇,现存有李家大院、乌龙晒甲、李调元故居、万卷楼遗址、书冢遗址、李调元少年求学苦读的东佛寺、李调元墓园等。

宝林小学第六届调元文化艺术节

  近年来,安州区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大力弘扬传承调元文化,先后成立了四川李调元文化研究中心、调元文化研究专班,确定了调元诗词、调元书法、调元川菜、调元戏剧等元素作为传承工作的切入点,并在全区范围内成功举办了调元文化艺术节、调元文化戏剧周、调元美食节等系列文化活动。

  2021年底,安州区“四川李调元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现场座谈交流会。王川教授认为,“越研究他,你越能发现他不像那些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历史人物,也不像其他才子那样有很多花边新闻、风流韵事,他是清代最接地气的邻家阿哥。”

  李调元穷其一生编纂的《函海》,以一人之力记巴蜀千载文脉,此书也成为殿堂级的巴蜀百科全书。近年来,安州区对调元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宣纸绢面版《函海》,并出版发行。2021年6月,安州区“四川李调元文化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如果有人传播,大众追求文化精髓的热情也能点燃。”安州区社科联副主席王杨梅告诉记者,为扩大李调元文化的影响,安州区在成立“四川李调元文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相继建设了调元廉政基地、采集整理了调元故事,策划调元文化项目,以调元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的形式,在全区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传承 擦亮李调元金字招牌

  “踢腿、翻身、练唱腔……”4月2日,走进塔水镇宝林小学,一周一次的川剧课开课了。50多名学生跟着市艺术剧院的桂豪杰老师,一板一眼地从唱腔、动作等基本功练起。

  “我们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深挖调元文化,以调元诗词、调元书法、调元川菜、调元戏剧等元素作为学校传承工作的切入点,2020年被授予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李晓强介绍,学校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调元文化艺术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川剧

  走进宝林小学,处处都充盈着浓郁的调元文化氛围——学校门口将李调元“勤学、正直、拼搏、创新”的品质,用四幅青石浮雕予以表现,并配以李调元诗词,生动活泼,诗意盎然;学校东侧专门设立了“调元篆艺坊”,安装有操作台,让孩子们通过“捏、雕、磨、刻、写、划”等方式“玩篆书”,在“玩”中领略华夏祖先造字的智慧,感悟文字的魅力。

  李调元在书法方面颇有建树,学习书法也成了宝林小学传承调元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在教学楼一楼,以中国书法发展史为主线,依次介绍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再到草书、楷书、行书。同时,柱头上悬挂了相对应的书法作品,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选取调元部分诗作,编著了校本教材《巴蜀才俊李调元》,收集关于调元的趣对故事和对联,编印了校本教材《蜀中对圣李调元》,引导孩子们学习调元诗作,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和带动效应。”李晓强介绍说,“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一种固化的方式,传承调元文化,通过学校一代接一代的新苗来延续和诠释调元川剧、调元诗词以及调元书法等。”

  为了更广泛地弘扬“调元文化”,安州区塔水镇党委政府建立了“神泉文苑”文史综合基地,并于2021年4月成立了塔水镇文联,成为我市第二个乡镇文联。塔水镇文联主席张坤富告诉记者,当地几十名文艺爱好者都在积极地为发扬调元文化作着贡献,也是安州区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

学书法

  赋能 文旅融合扮靓调元故里

  在安州区,李调元的印记随处可见。在城区文化广场的中心地段,一个巨大的李调元雕塑巍峨矗立,正面纂刻着李调元创作的《安县道中》诗词,背面详细介绍了李调元生平以及他与川菜等内容;位于罗浮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的“清之园”廉政文化基地里,李调元的著作、成就、家风文化被布局于墙上以及展台,供游客欣赏;城区两条重要干道以“涵海路”和“调元路”命名;河东新区的公办幼儿园,也取名为调元路幼儿园,致力于发扬李调元的人文文化,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川剧院、生活馆、美术馆等特色场馆……

  200多年后的今天,李调元已经成为家乡人心中的榜样,李调元文化更是成为安州文化长河中的亮点。近年来,为传承调元文化,安州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传承和创新并举的工作举措,走“旅游+生态+文化”多轮驱动发展路子,积极推动安州历史文化传承发展。

  “亭台小榭,流水潺潺;柚香满园,馥郁芬芳”,这是位于花荄镇的柚香园农家乐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安州返乡创业的“领头雁”,更作为李调元的后人,“柚香园”创始人李俊时刻牢记家训,并身体力行将调元文化的传承贯穿在自己创业过程之中。

学生在调元篆艺坊感悟文字的魅力

  2015年12月,李俊回到家乡安州,整合资源创建“柚香园休闲山庄”。在其建设发展和经营过程中,李俊通过策划柚子、枇杷等水果采摘节、帐篷音乐节等节庆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年俗活动,大力促进和带动了周边农户的产业发展及产品销售。如今,身为安州区餐饮协会会长的李俊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带头人,在大家眼里,农家乐就是一个吃饭休闲的地方,但在李俊的眼里,这个地方却是一个浓缩着家风与人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雅致之所。“我们应当将调元文化保存下来,让更多人知晓乃至喜爱调元文化。”李俊说,我们将把李氏家风世代传承下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闪耀光芒。

  近年来,在安州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调元文化在安州区内得到有效推广,做到了点面结合、文旅融合。每年开展的调元文化戏剧周、戏剧进乡村(校园)、文化遗产日、调元书法展、调元美食节、以及在中小学校成立“调元文化传承创作基地”“四川省李调元文化研究中心”,在城区筹建调元传习所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调元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调元文化氛围。

  “2022年,安州区委宣传部将立足于清代才子李调元这一历史名人,在调元文化研究和传承上下深功夫、做文章,通过打造调元文化传习所,推进调元纪念馆建设,组织开展系列调元主题文化活动等,不断擦亮李调元这一历史文化名片,丰富安州本土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安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敬表示。

  调元故里,见证了安州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如今,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安州这座新城正在破茧化蝶,焕发出特有的文化魅力。

  (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