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琴(绵阳)
三月春色迷离,一大早,三五闺蜜就来到游仙金山村的芙蓉溪畔。当地村民说,芙蓉溪现在叫芙蓉花溪,是乡村振兴的大手笔工程。只见花溪左岸,修建了四五米宽的乡村旅游环线公路,路中间涂有红黄蓝三色并列标志,表明是旅游观光路线。花溪之上,架设了数座八九米宽的桥梁,连接千家万户。花溪的右岸,则修了钢材和木制的“栈道”和绿道,供人们步行观赏。
在芙蓉花溪金山村段,花溪两岸的油菜开花了,大片大片的花朵儿,粉黄粉黄,十分耀眼,三三两两的蜜蜂围着花朵扑腾着翅膀,它们在寻找自己需要的甜蜜。果园里的椪柑已经熟透,红红火火的坠满枝头,有游客七吆八喝在采摘购买,我们也赶上去买了几斤,等会儿走累了好吃。花溪岸边,柳树垂下的柳条,像仙女的发丝,发丝上编织着一串串青色的发饰,那是柳条上由花苞绽放出的一片片叶芽。在花溪水面凸起的石头上,有一只白色的仙鹤静静地歇着,我们小心翼翼地路过,生怕打扰了它的宁静。我们还看见花溪上有一道七梯石埂,花溪的水从上游翻下来,形成了七级瀑布,瀑布虽然不够壮观,但那细小而洁白的浪花,恰似花溪的妩媚与温柔。
不一会儿,我们就走上了栈道。栈道依着山、顺着花溪而建,三四米宽,两边有护栏,道面上像铺着红色地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栈道,不约而同在栈道上扭动腰肢,体验花溪栈道的韵味。许是一夜凝聚的朝露还没有褪尽,栈道的某段湿漉漉的,踏在上面,有细微的嚓嚓声。我仔细聆听,那细微的嚓声,像音乐的节拍,像花溪流淌的妙音,像冬天里脚步踏在积雪上,像春风拂过田野让浅浅的麦苗起舞……
不知不觉来到了旅游环线公路,爬上一座横跨花溪的大桥,桥的两边修建了廊道,廊道上一层、两层、三层的建筑,古香古色。站在廊道上看花溪,花溪的波纹一层逐着一层,花溪里倒映着岸上的树木、花朵、庄稼、别墅一样的房屋,像一幅流动的图画。
花溪和道路的两侧,有的是菜花蔓延向远方的田野,有的是植被茂密的低山,有的是一户户炊烟袅袅的人家。流水潺潺,鸟鸣啁啾,处处是浓浓春意。
中午时分,我们走到一处路口,已经不胜脚力,不得不停下休息。但是我们知道,沿着花溪往上游走,还有很多桥,桥连千万家;花溪也源远流长,流长千万家;花溪的乡村旅游环线同样很长,长到“游仙,仙游的地方”。芙蓉花溪打造的不仅仅是生态,更有乡村的经济。生态与经济相融,让人仿佛看见一张张如花溪般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