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绵阳驾车东行、经遂宁、南充,行车300多公里,便到达位于四川东北部的广安市,这里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地域为广,和谐即安,“广土安辑”是为广安。广安县位于华莹山中段的丘陵地带,一衣渠江滔滔不绝流经县境,灌溉着这方红色的土地,襄渝铁路纵贯东部。上世纪末建成广安市后,原广安县改为广安区和前锋区,小平故居位于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距城区仅3.5公里。村名随着邓小平同志政治命运的沉浮几易其名。曾改为“反修”大队,1977年才恢复原名。
“邓小平是人民的大恩人,无论啥时,只要想念他了,就去广安看看!”这是我父亲生前多次讲过的话。而这次“红色之旅”,也是我多年愿望、“一家三代”出行。
参观不需买门票,乘坐观光车驶上宽阔笔直的旅游专线,一路敞亮,两旁是整齐的杨树和一幢幢小楼房,以及农人脸上漾出蜜一样的笑脸。十多分钟便进入主景区。邓小平故里景区现为一座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成为人们追思邓小平足迹、缅怀邓小平丰功伟绩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2013年创建为国家5A景区,包括邓小平故里景区、牌坊新村、佛手山景区和协兴老街。
主要景点有20处,如邓小平铜像广场、陈列馆、缅怀馆、翰林院子、蚕房院子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
小平故居是清代川东地区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泥墙青瓦,黑白相间,掩映在翠屏绿画中,当地人称“邓家老院子”。院子有房间17间,放有老式农具和居家用品,邓家祖辈们曾居住于此。据介绍,这三幢房子是他的曾祖户、祖父、父亲三代人所建,院子里有一块小土坝,主要用于打晒粮食。邓小平于1904年8月出生在北厢房,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20年8月,邓小平刚满16岁就走出家门,到法国勤工俭学,从此走上革命道路。而这一别,他就再也没回过梦绕魂牵的家乡。1980年,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不远万里参观小平故居,赞颂这里是“东方的地平线”。老作家马识途为小平故居创作了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助农,千载接踵颂广安。”真切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陈列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邓小平为主题的博物馆,以极其精炼简朴的设计语言,蕴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而缅怀馆则是以“回家”为设计理念,以亲切自然、温馨情感为建筑设计为指导。馆内设有以邓小平的思想、生活为专题的展览,是陈列馆编年体式展览的延续和补充,展出有数百件实物、图片等。
小平故居不设解说员,游客自行漫步参观。没见保洁员,却看不到一点纸屑。尽管疫情期间,每天限量3000人,却依然游人如织、秩序井然。无论是来自国际或国内、老人或“红领巾”、将军和士兵,个个穿得十分整洁。人们纷纷在邓小平铜像前,或仰望,或肃立,或鞠躬,或合影,或留言,或献花篮,气氛十分肃穆、凝重、庄严,表达着热爱和崇敬之情。
细心观察,景区摆放的花儿“一串红”。远观近看,像红绸带,更像红地毯。
宽大的绿植园内,有各国家机关和各省种的纪念树。微风轻吹,细雨轻落,树木葱绿苍翠,同气连枝!领袖和人民,人民和领袖,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来到思源广场。这是2004年8月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主会场。广场位于广安市思源大道北端,向下可俯瞰渠江及广安城区,广场由入口广场、中心广场、宝鼎宝场和四季花海四部分组成,是集纪念、集会、文化交流、娱乐、休闲、观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广场。
广场的建成,一草一木都是对邓小平的思念,一砖一石都是广安的财富,凝聚了广安市人民的心血,乃至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
在“真理大宝鼎”的下方,邓小平手书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七个镏金大字分外耀眼夺目;一句浑厚地道的四川话又在广场上空醍醐灌顶:“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多么朴实无华,其言之真,其情之深!有这样优秀的儿子,乃国之大幸、民之大福!无论他健在还是离去,都如红日天空、月华大地,人民都将他高高举起,永远铭记!而那些自诩“天王”“老子”的,不过是历史云烟、毁誉参杂,失去重量和平衡!
此次之行,我还高兴看到,一个古老而年轻、传统与现代化融合、机遇与发展并存的“新广安”,正焕发出蓬勃生机。邓小平的名字就是时代的名字。他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影响了世界。
一个国家,随着巨人的步伐进入了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