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从未断绝的思念
发稿时间:2022-03-06 09:09   来源: 绵阳日报

  春雨绵绵,刺痛我的记忆,浸透我的整个世界,捧着母亲的照片,我叫了一声妈妈,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回答,不觉悲怀难禁,潸然泪下。

  我的母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在她80年人生历程中,历尽风霜雨雪;80载春夏秋冬,尝遍人生酸甜。

  母亲出生于1940年,在家里面排行老四,母亲生下来就是病病恹恹的,因为外婆接连生了四个女儿,母亲一出生就备受冷落,慈悲的外婆只能用体温保护着奄奄一息的小小生命。

  到了1960年,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的母亲19岁了,嫁到黄家,正值中国最困难的年代。嫁入黄家不久,我爷爷去世,家里面剩下了曾祖母、祖母、母亲三个女人和我的父亲。

  母亲是平凡的,然而,她却是伟大的,用生命写下了家庭的历史,为了儿女燃尽了生命的光华。1976年8月,我父亲离开人世,失去顶梁柱的黄家雪上加霜。母亲把全部生活的艰辛扛到了自己的肩上,把全部的苦水都咽进了自己的肚里,艰辛地盘养我们兄妹五人。每当午夜梦回,母亲的举止言谈历历在目,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这辈子难于逾越的坎。

  母亲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父亲去世后,坚强的母亲硬是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用温暖的双翼呵护着儿女,含辛茹苦抚育我们,把每一个儿女都视为掌上明珠。

  父亲走后。母亲不仅要在田间地头劳作农活挣工分,还要兼顾我们一家老小几口人的衣食住行。母亲几乎天天坚持出工,下雨天不出工的日子就在屋头打布壳子,为儿女纳鞋补衣;生产队艰辛的劳作之外,母亲还要种蔬菜,养猪养鸡,省吃俭用给我们攒学费。

  大集体时,母亲一直是生产队的先进和劳模,耕田耙地,栽红苕,插秧子,收麦子,样样是能手。土地承包到户后,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稻谷、玉米、花生等上交公粮。

  每逢年底结算,我家虽然是超支户,但年底前母亲都要把农业税双提留代购等费用交完,确保生产队粮食分回来,不让儿女们饿肚子。那个年代,尽管我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裤子,而且是五兄妹换来换去地穿,但母亲总是尽力让我们兄妹几个穿得都很干净,整洁,体面。

  母亲从不与人争吵结仇,总是教育孩子们走正道,学好人,成绩优当先进。在邻里乡亲眼中,母亲一直都是一个老实人。母亲是幸福的人,也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更是一个大爱无私的人,所以大家都非常尊重她。记得有一年,家里有头猪病死了,她把猪肉收拾干净煮熟,用蒜苗儿炒了,给左邻右舍二三十家每户送一碗,供大家分享。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对于一年吃不上几回肉的农村人来说,哪怕能吃上病死的猪肉,也是很难得的“打牙祭”时刻。

  母亲是船,日夜操劳只为送儿女到岸;母亲是树,寒冬酷暑都帮儿女避风挡寒;母亲是灯,无论多晚都等待的温暖。

  寒来暑往,我们几兄妹长大成人,有出息了,各自立业成家。母亲依然一直告诫我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把家风搞好,家教搞好,家庭搞好,这是她老人家一生对子女的要求。

  母亲是我人生的楷模,是母亲让我懂得了母爱,从小培养家国情怀。母亲留给我们的勤劳、节俭、无私、隐忍、宽容、善良而坚毅的精神财富将使儿女们受用终身。

  母亲离开三年了,坟前那棵柏树如今已经是亭亭如盖,而我的思念从未断绝,如这春雨,绵延向远方。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