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飞凤村的春意
发稿时间:2022-02-27 08:43   来源: 绵阳日报

  □逐梦雁(三台)

  正月早春,细雨春雨,应邀朋友之约,前往三台城南十多公里的玉林场飞凤村一行,既算是新春走亲戚,也算是郊外踏青,迎接春天。

  玉林场,地处三台城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当地的一处山顶矗立着一座高15米的九层砖砌古塔,被称为南塔。这座塔有150多年的历史,和三台城边的东塔、北塔一样,南塔也是三台县文脉昌盛的标志。如今在行政区划调整中,玉林镇已经并入断石镇,但作为一方地理标志的南塔,依然是当地人民的骄傲。

  一条小河从鲁班水库蜿蜒流淌而来,穿越玉林全境,最后在潼川古城墙下汇入凯江,凯江汇入涪江,最终流入浩浩长江,向远方带去玉林人民的祝福。

  那河水清澈如碧玉,水面泛起一层细细的波浪,仿佛铺了一层豆子,因此这河就被称为绿豆河。绿豆河两岸是肥沃的农田,种满了小麦、油菜,距离河水远点的地方,是绵延的缓坡丘陵,山如眉黛,人们千百年来就在这青山绿水间繁衍生息。近几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帮扶下,大片的土地种植着藤椒、柑橘、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支撑起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来到玉林小学工作,在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教书育人的同时,走遍了玉林的山山水水,收集整理过很多民间传说,为这块土地的美丽和神秘而深深感动。最终我还出版了一本作品《青山绿水秀玉林》,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段回忆,因而我对玉林这方土地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这个春天,我又冒雨来到玉林的飞凤村,在这熟悉的阡陌中行走,绿豆河的水依然清澈、平静,麦苗在春雨中拔节生长、油菜花含苞待放,整个田野焕发着春的生机,脚下的泥土似乎也飘着一股清香……

  乡亲们都似曾相识,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好像不知疲倦。以前的碎石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则泥水四溅,开着小车进村,有时候小车轮子还会悬空三分之一,如今不仅道路拓宽成了双向车道,作为村道一部分的飞凤桥也扩宽了些,而且都铺成水泥路,三四米宽的大路,可以错车而过,通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路旁的土坯房,换成了琉璃瓦洋楼,院坝里停着各式各样的小车,大门口挂着红灯笼,老人小孩们的欢笑,处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驾车的朋友知道我的心事,要想细细观赏这片土地上的美景。车辆缓缓而行,水泥路平坦舒缓,沿途的风景让人心绪都平和下来,总是看不够。

  一位精干的中年男人站在路边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我认得他是飞凤村党支部书记羊衣兵,连忙下车与他攀谈起来,问问我关心的人的情况,比如我教过的学生、我收集民间故事时采访过的老人。羊衣兵显得兴致勃勃,他说现在的飞凤村与大王村合并了,全村人口已近5000人。村上按照上级确定的“生态、产业、人才、文化”等几个方面在努力,在奋斗,建成了粮油产业园区,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农村经济活了起来。

  细雨如丝,羊书记说得兴起,就带着我们一行冒雨往前走去。那是一大片麦地,他介绍说种的是酒麦,整片种植基地有800多亩。我望着绿油油的麦田有些疑问,这不就是普通的麦子吗?羊书记说,等到成熟季节就看得出区别了,市场价值比一般的小麦大麦高得多!

  羊书记随后又带着我们爬上一户农家的楼顶,挥手指向广袤的田野,说起了村里的规划,顺绿豆河沿岸以种植蔬菜为主。在村道路沿线和农户的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青梅,既可赏花还可收果子,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美丽乡村,将来会形成山上以粮油产业为主,山中以青梅为主,山下以蔬菜为主的立体式农业……再加上订单式的现代化产业,机械化耕种模式,家家入股,人人就地务工,那收入可就不摆了……说着,羊书记爽朗喜悦地笑了起来。

  曾经的飞凤村,有着上百号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改变了他们生活的样貌,产业扶持、低保兜底、结对帮扶,让他们一步步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再迈向富裕。如今,健康、幸福、满足、欢乐,成了当地村民生活的主色调。

  时近中午,各个路口的有线广播唱着《欢乐中国年》,欢快的旋律,伴随着广播员宣传春节防火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及疫情注意事项等……朋友来呼唤我们吃午饭了,我一定要斟满一杯,和大家碰杯干杯,以此感恩脱贫帮扶和乡村振兴行动,祝福飞凤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祝愿飞凤村村民的日子更加红红火火!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