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宇 王治坤
1933年10月23日,一群革命志士在细雨连绵的安县黑三湾聚集,次日,一颗手雷炸伤了桑枣园恶霸、革命的“刽子手”易德斋。爆炸声响彻街头,蔓延整个安县。11月27日,中共绵安中心县委在安县晓坝关心村成立,红色革命浪潮不可逆转地涌向了安县和绵竹大地。如今,黑三湾革命活动遗址上,建起了安州区雎水镇枫香村党群服务中心,距绵安中心县委遗址仅5分钟车程。1958年之前,枫香村一直隶属于晓坝关心村,历史把枫香村与绵安中心县委紧紧相连。
循着历史的线轴寻去,1927年,自沙汀成为安县第一位中共党员起,红色革命的星火便在这片土地上迎风而起,逐渐壮大。土地革命时期,安县至多拥有100余名中共党员。1933年春,当时的绵竹中心县委把工作重点转向了安县。同年11月27日,省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共绵安中心县委,直至1934年4月,绵安中心县委辖地一度拓展至绵竹、安县、罗江、德阳、绵阳和彰明部分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的道路一帆风顺,绵安中心县委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直面巨大压力而做出的不懈抗争。从大环境看,自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到1937年国共二次合作期间,白色恐怖近乎笼罩整片中华大地,加之1934年因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全国红色革命活动暂时处于低潮,客观形势上敌强我弱。从革命实践看,国民党第29军在川西北长期开展清剿活动,部分党员叛变革命,导致绵安中心县委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壮大组织、有效地发动群众。虽然革命先烈们以最大的革命精神抗争到底,但遗憾的是,绵安中心县委最终没能熬过1934年的冬天,革命随着时局一并转入低潮。
局部的失败只是暂时,共产主义的胜利终会到来。经过绵安中心县委的耕耘,红色血脉已然深深根植于川西北大地。1935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激战千佛山,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红军最终取得了千佛山阻击战胜利,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绵安中心县委的革命历程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却是一段无法回避、必须值得铭记的红色历史。这是川西北艰难革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川西北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勇斗争的最真实写照,他们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次勇探真理的革命壮举,从1927年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安县点燃,到1933年成立绵安中心县委,再到1935年打响千佛山阻击战,绵安中心县委以最大的勇气和魄力,为红色革命星火燃遍全川添柴加薪。这是一份饱含养分的历史经验,绵安中心县委从无到有,党团组织从高潮到低潮,历史在曲折中发展,革命在挫折中前进,打不倒的是红色旗帜,浇不灭的是革命精神,绵安中心县委留下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