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2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小余闯过“鬼门关”,疾病第一阶段完全缓解,目前进入巩固化疗的第一个周期,病情控制稳定。
原来,一个多月前,在绵阳读大四的安徽小伙小余身体出现异样,身上开始出现瘀斑,右腿隐隐作痛,时隔两天,左眼眼球少量出血,左侧眼眶呈乌紫色,他立即到学校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等指标都出现异常,医生建议他前往专业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在绵阳四〇四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血液内科医生初步考虑急性白血病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安排及骨髓穿刺及相关检查,最终结果回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组。
什么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早幼粒细胞无限制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四〇四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邹文蓉解释,此病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高达90%,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但总体治愈率90%。
而此时已入住医院的小余出血加重,全身多处出现大片瘀斑、肉眼血尿,结合相关指标来看,有出血导致死亡的风险。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四〇四医院血液内科医生一方面与患者父母沟通病情,另一方面指示积极输注冷沉淀、冰冻血浆、单采血小板,并同时开始给予亚砷酸+维A酸片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血情况刚刚有所减轻,小余紧接着出现气紧、活动后明显加重,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白细胞骤升——考虑“维甲酸综合征”。
“维甲酸综合征是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服用维A酸以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发热、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全身缺氧状态,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邹文蓉解释,小余的各项指标较前明显变差,逐渐出现中、重度贫血,需要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于是安排护士细心指导他配合使用呼吸机呼吸。
曾驰骋校园的阳光少年,如今连吃饭、上厕所都不能自行完成,小余内心有些泄气,父母看着心急如焚、心痛万分,医护人员顶着压力安抚他和家属的情绪,同时监测指标、调整治疗用药,丝毫没有松懈。
经过医护人员十余天的努力,终于迎来曙光:小余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都提示病情明显好转,出血停止,脱离呼吸机,可以下床入厕了。
之后复查骨髓穿刺,提示骨髓未见白血病细胞,达到完全缓解。“这预示着我们已取得第一阶段的成功,小余的家人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我们仍然不敢懈怠,等待他的还有后续的巩固、维持治疗。”邹文蓉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的治疗情况来看,小余有望早日返校,在今年6月顺利毕业,和同学们一起拍毕业照;我们血液科医护团队又抢救成功一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彰显了我们市级重点学科的诊治能力!”
相关链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什么表现症状?
该病以出血表现为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最常见,还有口腔、尿血、便血等,也伴随贫血、发烧、感染等情况。
◆哪些人群或者因素容易得这个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发群体主要为青少年、中老年,青少年可能自身基因突变,中老年自身免疫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疾病和常接触化学物质也有很大关系。
其次,如果平时住在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很容易接触苯等有害物质,再就是经常染发或者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会接触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也会增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
◆如何有效预防这类疾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疾病,因此平时生活中预防此病要采取综合全面的措施。医生建议,定期做好常规体检,如发现严重贫血、皮肤或黏膜出血、出现瘀斑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黄小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