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解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①|回眸2022年·绵阳经济"拼"出哪些成效?
发稿时间:2022-12-30 10:27   来源: 绵阳日报

  回望即将收官的2022年,我们如何拼经济、搞建设?“殊为不易”“难能可贵”……

  12月29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些关键词频繁闪现。

  今年以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市场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绵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复杂多变,但全市上下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挑战。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和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五市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项目投资新进展,连续3个季度进入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双红榜”,1-11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绵阳345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4.7%;

  招商引资新突破,1-11月全市签约项目249个、金额2499.3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25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7个,其中5个项目均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绵阳交出亮眼答卷,极不容易。

  拼经济、搞建设,拼出了信心决心。拼出的这份答卷,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中——

  成绩背后,举措很实。今年以来,我市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镇园之宝”、建设标准厂房等,推动园区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同时,按照各特色(专业)园区产业定位,我市挂牌成立了8个特色(专业)园区,四川首个省级健康食品产业园在梓潼挂牌。

  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无人机产业集群、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我市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今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同比增长12.3%。市经信局局长衡国钰透露,预计全年园区聚集规上工业企业850户、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度达到70%,主特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78%。

  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光明带来一组数据:去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创基金小镇正式开镇运营。53名科技助理走马上任,促成在绵单位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0项,成功转化科技成果30项;20家高水平院校入驻“云上大学城”。成绩背后,是这一年科技立市深入实施,科技战线紧紧围绕经济主战场,着力夯实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科技支撑。

  市商务局局长罗盛军分享了绵阳消费市场回暖情况,展示了“人间烟火气” 回来了:1-9月,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27.3亿元,稳居全省第2位,经济稳增长“压舱石”作用更凸显,“兴三产、联二产、促一产”的发展格局更清晰。

  “今年,我们助力企业减负上阵迎战经济下行,以超常举措稳增长,退税规模和力度远超以往年度。”市税务局总经济师席成斌表示, 截至11月10日,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3.2亿元,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达91.25亿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7、8月,绵阳经历60年一遇的夏旱和伏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均沛表示,我市抗旱情、抢农时两不误,一手以“三品”为引领做优现代农业,大力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一手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火热开工,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绵阳片区,今年预计全年粮食生产播面628.1万亩,总产233.7万吨。

  (绵报融媒记者 黄小芹 李灵越)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