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翻页,万象启新,2022年的“绵阳故事”即将谢幕。回顾这一年,绵阳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平台均开设了曝光专栏,一系列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舆论监督报道引各方瞩目,促作风之变。新闻媒体通过深度挖掘调查、持续追踪监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方位倾听民“音”,为民“发声”。
舆论监督,不仅是一场直击痛点、目标明确的攻坚行动,更成为一个个铿锵有力的音符,奏响了强劲有力的舆论监督“绵阳之音”。
最强音
媒体化笔为“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2022年3月30日,记者前往安州区塔水镇桂溪村实地调查采访后发现,村里道路破损严重,常年修修补补;村民灌溉用水困难,堰塘无法存水。这两个长期困扰桂溪村村民的问题,也是群众生产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对此,村上表示资金困难,无法及时解决,相关部门也说要彻底根治,但条件有限。
2022年5月5日,在江油中坝街道银河社区“新泰帝景”小区,记者发现消防控制室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小区内部分消防设施也无法使用。对于小区内1201户居民来说,消防安全问题成为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对此,江油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李强称:“这个涉及开发商、物业公司等方面的原因。小区的各项消防设备确实存在问题,当时小区消防系统验收是合格的,至于后期具体的维修保养,责任到底在物业还是业主,需要看双方约定的合同。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只能督促整改……”
时钟回拨到2022年1月23日,在辞旧迎新的特殊时间节点,一场专题会议触发了全市媒体人的激情。会上,研究部署组织市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强调要通过“找真问题、拍实镜头、拿硬态度”,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开展大曝光。由此,影响甚广的舆论监督“攻坚战”正式揭幕。
落实会议精神,绵阳日报社第一时间成立舆论监督品牌栏目“绵观辣1度”,并通过全媒体平台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从道路、消防等安全隐患到城乡环境问题,从政府工作作风痼疾到政策法规执行缺位,从营商环境短板到疫情防控落实情况……记者们深入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直击群众的“急难愁盼”,发出媒体声音。
乘风起势,截至目前,“绵观辣1度”已刊发稿件140余篇。《3年死6人伤3人,国道247三台段“事故弯”何日能消?》《木制家具堆放满当,灭火器指针“飘红”绵阳挺“火”的万宝市场,安全系数让人“上火”》《记者暗访: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商场、酒店疫情防控也“打折”?》《追踪:消除车辆抢道隐患,北川这个T型路口安上了红绿灯》等,在多方合力之下,舆论监督工作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诸多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为绵阳城市发展奏响最强音。
最佳音
群众口口称赞,形成“曝光-回应-整改”良性循环
“谢谢你们的新闻报道,现在家门口这段路增设了安全设施,我们过马路心里踏实多了……”日前,“绵观辣1度”报道组收到一封群众来信,表扬报道组为村民们解决了国道247三台段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信上,群众写着:“虽然只是加装了震荡标线等,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却解决了我们的糟心事。”
回看100多篇舆论监督报道,有不少网友在后台留言:“公开曝光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是民心所向,这是事业必选!”“这才是新闻媒体在群众心中所期望的样子!”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很多群众在反映问题得到解决后特地通过打电话、后台留言、寄信件等形式表达感谢。他们说,开展舆论监督,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成了重要事,以后有难事就找“绵观辣1度”。
“自曝家丑”不是目的,促进问题整改才是关键。通过不断地探索,绵阳逐渐形成了“曝光-回应-整改”的良性循环。媒体曝光后,责任部门第一时间回应,并及时对问题进行整改,以此推动相关工作进展,舆论监督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回望这一年,在绵阳,舆论监督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新闻生态。监督融入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沁入城市的肌体。点开“绵观辣1度”,了解当天的舆论监督又曝光了哪些问题,看看整改情况怎么样,成为众多绵阳市民的习惯,“有问题找媒体”成为了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
最长音
部门转变工作作风,舆论监督形成长效机制
声成金石,字夹风雷。这一年,相关部门、媒体、市民多元参与,以监督促落实,以沟通察不足,城市因此发生了深刻改变:安全隐患问题进一步减少,营商环境更加便捷优化,市民生活更温馨,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而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改进。2022年10月8日,正值国庆假期结束后上班第一天。经历了主城区临时管控,各单位工作人员精神状态如何?9时许,“绵观辣1度”记者分组前往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和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见到的都是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融洽氛围,工作人员精神饱满,到岗及时,办事大厅井然有序,这样的变化,在绵阳比比皆是……
采访中,一位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每天都要关注最新的舆论监督报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随着舆论监督工作常态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面对舆论监督的态度和认识也已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最初的“谈舆色变”到现在的“直面监督”,乃至“欢迎监督”,一种“闻过则喜”“即知即改”的可喜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为将舆论监督“风暴”形成长效机制,2022年3月30日,绵阳市委召开会议,强调要建立舆论监督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以真问题、实镜头、硬态度推动形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同时,做好网络问政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政府公信力。
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动,再到工作作风,通过建立舆论监督长效机制,绵阳各级政府和干部都在“变”与“不变”中,彰显作为。
记者手记
民声,民生。如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绵阳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以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从媒体发出的监督“最强音”,到收获群众的口碑点赞“最佳音”,再到建立舆论监督长效机制的“最长音”,过去一年,140余篇舆论监督报道余音未远,金石犹坚。它们不仅拓宽了职能部门和群众“面对面”沟通的渠道,更搭建起党政和群众“心连心”的桥梁。
回首这一年来的舆论监督报道,市民看到的是持续改善的企业营商环境,持续完备的安全生活环境,持续改变的政府工作作风和持续擦亮的城市环境“名片”……这一年,绵阳因舆论监督工作,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嬗变。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未来,绵阳舆论监督工作将继续聚焦城市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倾听民声,以监督促进落实,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在推动社会治理进步等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绵报融媒记者 文宇/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